切实抓好“三心”打造高效课堂
2019-09-17范磊
摘 要: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是做好课堂的总导演。教师要做到金口玉言,学生自己能讲的,老师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去精讲。所以,必须由“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用心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三心”;课改;高效课堂
说到课堂改革,多年来,我自己也是边学习,边摸索,边尝试,一直渴望在课改中有新的突破,更渴望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打造出高效课堂。如果说,今天我在课改路上还算有些进步,或者说,我的课堂正在逐步走向高效,那应归功于多年来的不断学习和大胆尝试。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三心”尤为重要。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位教师心里都清楚,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课堂高效的保证。那么,备课时应做到哪几点呢?
1.备目标
每一节课,教师心里必须清楚,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需要达到哪些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还要考虑清楚,每个任务需用多长时间来完成。如果没有预定目标,学生学到哪儿算哪儿,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松散的,也就毫无“高效”而言。
2.备知识
这里说的备知识,不纯粹是课本知识,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比如讲《芦花荡》一文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几张相关图片,很直观地告诉学生,芦花荡就是长满芦花的湖泊,学生看后,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芦花荡里隐藏着那么多抗战故事,原来这是一个隐蔽而神秘的地方。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仔细挑选朗读视频,声情并茂的朗读,既可以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又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父爱的情感世界,自然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我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读透文本,把握文本,教师要明白该教给学生什么,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哪些可省去不讲,关键还是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切忌面面俱到,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最后搞得学生身心疲惫,却收获甚微。
3.备教法
课本知识备好后,就要考虑教法了。所谓教法,就是怎样把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教案,然后精心制作课件。我们心里首先要清楚,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解答,哪些题目难度大些,需要小组讨论来完成。讲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我把自己精选的思考题进行了分类,相对简单的问题,如“文章都写了阿长的哪些事件,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就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而有难度的问题,如“为什么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全文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就安排学生先自学,再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这样,提前构思好课堂结构,我们组织课堂教学时,才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二、用心上课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我们铭记,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是做好课堂的总导演,把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记得蔡林森校长在评课时,讲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做到金口玉言,学生自己能讲的,老师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再去精讲。”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有的题目讲了好几遍,学生还不会,如果不讲,学生更不会。实际上,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其实,我们的很多课堂都成为少数优等生展示的舞台,成我们自我陶醉、尽情表演的舞台。在我们讲得口干舌燥时,除了一部分学生能听懂,而有的学生则心猿意马,或专心致志地做小动作,这对我们的付出,是多么的不公平!所以,我们必须由“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用心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或许有老师会这样理解,既然课堂的主角是学生,那老师岂不是解放了?轻松了?其实不然,当导演永远比演员累!课堂的高效,需要老师精心策划好每一个环节,细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用心了,尽心了,课堂才会高效。
三、耐心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与思考。写教后反思,这是我们为自己不断成长而开辟的一块园地。一节课下来很兴奋,就赶紧记下兴奋点(成功点),有时也很遗憾,就赶紧记下遗憾的地方。这样,无论成功与失误,都会成为一种收获。还记得教过《新闻两则》后,我让学生结合学校生活写一则新闻。作品拿出来后,我大吃一惊,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新闻的结构,漏洞百出,有的没写标题,有的没写导语,或者标题不符合要求,就连语文课代表也未能按要求写出来。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反思一下,应该是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而造成的。随后,我写了三百多字的教学反思,认真记录了这节课的失败原因,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坚持写教后反思,会让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更严谨、更高效。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只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他就永远具备成长的空间。也可以这样认为,教师的成长=丰富的经验+耐心的反思。
總之,精心备课,用心上课,耐心反思,拥有这“三颗心”,便会得到课堂的高效。
作者简介:范磊(1972—),男,汉族,安徽阜阳人,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