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巴陵戏《远在江湖》的教学探索
2019-09-17易利英
易利英
摘 要:音乐教学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用明德引领风尚,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岳阳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所在学校的特色,因校制宜,推动“戏曲进校园”,选择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索,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巴陵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音乐教學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单纯地理解作品和传授技巧。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传统文化渗透于美育之中,使学生不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之美,自觉地加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1]。
中国传统音乐汇集了歌唱、舞蹈、器乐、表演、曲艺等多种形式,单如今可考的民间歌曲就有三十余万首,民间舞蹈音乐有一千五百多种,民间器乐近百种,乐器三百多样,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各有三百多个种类。可见,我国的传统音乐浩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祖辈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基础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文化,再通过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观,提高关注传统音乐的意识和自身的审美水平,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柯达伊曾经说过:“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相比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较强,此时对青少年进行传统音乐的教育,使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契合了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丰富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音乐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2]。
二、岳阳市推动“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
岳阳古称巴陵,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巴陵戏、花鼓戏、九龙舞、洞庭渔歌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6个,平江花灯戏、云山山歌、白羊田天狮舞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7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8个;有国家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市级传承人25人。
全市全面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在各市县区挂牌成立了50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其中岳阳楼小学、临湘第三完小、平江时丰中学等三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岳阳楼小学巴陵戏小小传承人表演的原创节目《梨园代代欣》参加“2017年湖南省少儿戏曲春晚”获金奖,作为湖南省唯一参演团体参加21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获“最佳集体节目奖”。2017年5月《九龙舞》节目在教育部举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节目征集评审活动中获得优秀节目奖。中国教育电视台摄制组走进时丰中学,拍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九龙舞”进校园成果专题片。中国文化报以“岳阳非遗保护工作从娃娃抓起”为题对岳阳市非遗进校园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争取文化部门支持,根据所在学校的特色,宜选择相应的比较容易学习和传承的非遗项目,推动“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调动学生学习非遗、研习戏曲的积极性,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用明德引领风尚,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三、巴陵戏《远在江湖》赏析与课堂应用
巴陵戏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根据滕子京贬官岳州、筑堤坝、建学堂、重修岳阳楼的事迹新编的巴陵戏历史剧《远在江湖》,是湖南省文化厅、省财政厅重点扶持的演出项目。该剧在2015年湖南省艺术节上获“田汉大奖”,并囊括编剧、导演、作曲、主演、舞美、灯光设计等全部单项奖。2016年9月3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精彩上演,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巴陵戏《远在江湖》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1.《远在江湖》选段(延请巴陵戏演员现场表演片段);
2.《岳阳楼记》课文。
教学目标:1.了解巴陵戏的基本特点,体验巴陵戏的唱腔;
2.激发学生对戏曲等传统文艺的兴趣;
3.引导学生从戏剧中学习、培养先忧后乐、胸怀天下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讲授、模唱、表演、讨论
教学过程:1.课堂引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举例:戏曲、技艺、武术等,导入戏曲在身边,岳阳的巴陵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巴陵戏《远在江湖》选段;教师提问:表现了什么内容,与《岳阳楼记》的关系。
3.作品简介:《远在江湖》编剧陈亚先,通过滕子京上任第一天、筹资解民困、追债等6幕场景,讴歌主人公心怀天下的崇高品格和为民情怀,生动地诠释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岳阳名楼、名文、名人等专属历史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现。全剧内容起伏,表演形式新颖,舞台古香古韵,唱腔高亢清亮,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时代特征。
4.人物赏析:滕子京、范仲淹、石光、王钧弟等。
5.互动:模唱巴陵戏《远在江湖》,注意唱腔、身形。
6.了解巴陵戏:a.现存巴陵戏传统剧目三百七十多出,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打严嵩》《九子鞭》等。
b.巴陵戏的声腔和伴奏:声腔又分昆腔、弹腔和杂腔小调几种,伴奏的打击乐器包括板鼓、课子、堂鼓、大锣、小钞、云锣、马锣等。
c.巴陵戏的行当:生、旦、净三大行,生行分老生、三生、靠把、小生、贴补等,旦行分老旦、正旦、闺门、跷子、二小姐等,净行分大花脸、二净、二目头、三花脸、四七郎等。
d.巴陵戏表演技巧:内八功为喜、怒、哀、乐、悲、愁、恨、惊八种刻画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感的基本技巧,外八功为手、腿、身、颈及胡子、翅子、翎子、扇子、水袖等的运用。
e.巴陵戏地方语言:湘北方言结合中州韵、湖广音作为道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岳阳腔)。
f.巴陵戏舞台美术:脸谱、服饰、砌末。
7.视频赏析:岳阳楼小学《巴陵戏小小传承人,再绽“小梅花”舞台》。
巴陵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岳阳大地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巴陵戏一代一代传下去,并发扬光大走向更大的舞台,是每一个岳阳人的责任和义务。选择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与学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弘扬先忧后乐、胸怀天下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璇.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5).
[2]宋小娟.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