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9-09-17欧阳小兰
欧阳小兰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效率,初中语文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新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到语文活动中来,便于教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每一种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善于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引入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打造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进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借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水平。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语文教学呢?
一、提问要通观全局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像是一个具有大局观的一军统帅,懂得分析局势,懂得灵活用兵,懂得一击而中。鲍波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着我们去实践、去发现、去思考……”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思维的运动。初中生正值花季,他们拥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对学习、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问环节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诉求,也是顺应其教育发展的理念。由于初中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思维水平以及心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导致其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出的状态大不相同。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要求学生整体表现“群舞”,给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导致课堂上出现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透”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笔者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并且在实际教学中会有意识地给其布置不一样的语文问题。如,针对学困生,笔者要求他们依照课本,回答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针对中等生,笔者会要求其自主体会这首词所传达的精神和思想;针对优等生,笔者则会让学生谈一谈通过阅读这首词,他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并且让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伸伸手摘到苹果”,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情感上的享受,自然也就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二、阅读要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信息化发展,初中语文亦是如此。多媒体作为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言”,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光明和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多媒体图文共存、声文并茂的教学优势,辅助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独立发展的可视化阅读教学空间,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学生吸引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独立的发展空间中有效借助自己的思维能力,找到解决阅读问题的方式,养成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学习的好习惯,与此同时,促使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为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文章的详略安排,并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文章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笔者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有关花木兰的视频故事以及背景介绍,并逐步将其中的文字轉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形式,以便学生领会木兰身上秉有的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等难能可贵的品质,正确把握木兰的形象,从而真正把握诗的主题。
三、写作要蓄势而发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表达能力功底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初中生不仅仅要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还应学会将这一根植于语文土壤的文化内涵运用到实处。古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有“胸中有词,方能落笔成章”,所以,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积累之外,还应让学生懂得“明察秋毫,蓄势而发。”
俗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笔者认为这跟写作训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两者一个属于客观层面的范畴,一个则是主观层面的升华展现。如果说写作是一条充满灵动的鱼儿,那么学生的内在修养以及语言积累就是那任其游览的水泽,灵感就是浸润于水中的鱼饵,只有当鱼儿咬住鱼饵,方能一鼓作气,蓄势而动,才能真正写出优质的文章。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学生对于“亲情”一词有着强烈的感触。如生活中的家庭情景、一段与父母的对话,一次难忘的家庭旅行、一次为小事而引发的争吵、一次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动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饵”。所以,在教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亲情”为主题,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趁热打铁,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落到实处,让学生有物可写、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笔者的粗鄙建议,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潘朝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53).
[2]李效发.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