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英语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019-09-17黄巧燕
黄巧燕
摘 要:阅读活动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中心与重点,关系着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及时借助文本这一基本的语言知识载体来培养与优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从外语特征层面来分析文本内容。从初中英语阅读与思维培养教学的现状,以及借助初中英语阅读来促使学生实现思维发展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借助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培养;现状分析;策略
在新课改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呈现出了良好的蓬勃改革局面,多数教师都已经明确意识到了培养与优化学生语言思维的长远意义,从终身发展教育角度提出了明确的思维培养目标。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本文将从英语阅读教学的单向化互动问题严重,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程度较浅,难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英语阅读范围不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成长三个角度分析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英语阅读教学的单向化互动问题严重,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就目前来说,依然有许多教师坚持着“师本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一五一十的知识讲解帮助初中生达到应试标准,认为只有让学生考取优异成绩,才能使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错误观念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中产生的,而目前我国并没有改变用考试成绩来筛选人才等级的现状,导致教师依然坚持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互动局面,使得学生习惯了以消极的思维状态接受现成理论,难以有效发挥学生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
2.英语阅读教学程度较浅,难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般都是以程式化教学法组织的,即教师会率先引导学生学习单词、词组知识,然后再逐句为初中生翻译文本内容,根据理解难点汇总重点语法。这个阅读程序只能让初中生从浅层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并不能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与创作意图,也就无法接受德育指导。如此一来,学生会形成“翻译即阅读”的错误思维意识,难以深化自己的阅读理解,大大限制初中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3.英语阅读范围不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任务众多,即便是很受重视的英语学科也受到课时的客观限制,使得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结构中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而基本表现便是以“教材”“教室”作为组织英语阅读活动的全部。然而,英语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等都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进行,而这种有限的英语阅读活动并不能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阅读欲望,必将限制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正是因为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所以初中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也一直无法提升。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积极利用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其通过对标准的文本结构与深层的文本内涵进行理解掌握全面实现思维进步。下面,本文将从引导学生宏观把握课本内容的结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意识;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方式深入文本内容,初步优化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引导学生从文化发展角度展开深度阅读,全面优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三个角度分析教师如何借助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初中英语阅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引导学生宏观把握课本内容的结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意识
客观来讲,每一篇文本都有特定的文本结构特征,而英语文本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完整、系统,习惯直抒胸臆,所形成的文本结构类型不多,规律痕迹较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宏观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有效训练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思维能力,使其懂得语篇阅读。反过来讲,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为了优化学生的英语阅读方式。长期的“翻译=阅读”教学程序已经让初中生失去了语篇概述能力,习惯将完整文本割裂成单个的句子,大大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引导学生从篇章结构这一宏观角度展开英语阅读十分必要,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碎片化阅读的不良思维。
如,在“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单元的阅读课教学活动中,我就认真分析了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发现课文内容是以记叙的方式展开文本创作,所以引导学生以记叙文体裁的阅读技巧建构阅读框架。首先,记叙文一般包括人物、时空与事件三个基本问题,学生要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本文内容。于是,学生纷纷开始略读课文,将人物定为“Candy”,将事件定为“The change of Candy”。但是,这个表述过于笼统,我让学生从细节入手,客观分析Candy 所发生的改变到底是什么,引导Candy发生改变的原因、结果是什么,等等。借此,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探究文本内容,自行绘制阅读思维导图,展示本文的篇章结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信息,进一步概述课文大意,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整体思维。接着,学生便可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得到的阅读结论,而这个展示活动可以直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思路与阅读成果,便于学生自主反思,积极辩论,然后再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归纳完整的阅读结论,从而达到优化学生阅读思维的目的。
2.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方式深入文本内容,初步优化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新课改已經明确提出了文本探究要求,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这个改革建议说难不难,但是要想合理把控教师、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要教师合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为此,教师首先要突出学生的英语主动权与阅读意识,使其懂得自己是阅读主人公,然后适当介入教师指导,修正与完善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成效,归纳与汇总有效的阅读技巧。为了全面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还可以以生生合作的形式补充阅读交流,鼓励学生彼此质疑、互相反驳,自主论证,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批判性阅读思维意识。
如,在“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阅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课文内容掌握因果问答句型与常见单词,使其学会感恩与回馈,并对事物做出客观评价。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将一名优等生、两名中间生与一名后进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凭借集体智慧来探究文本内涵。接着,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小组内,学生会自觉分配段落,轮流朗读不同的片段,由此检查本组成员的英语发音情况,然后待朗读结束后概括段落大意,初步疏通文意。待文意出现异议的时候,学生要及时辩论、修正,最终形成统一结论。进而,学生就要自主建立篇章结构框架图,汇总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线索,然后再根据教材所设计的阅读问题展开英语问答,及时检验本组成员的阅读成效。这就可以改善学生个人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其积累成功的阅读经验。然后,初中生以小组形式呈现阅读成效,一组主讲阅读思路与问题答案,然后其余小组就不妥与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修正。在学生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就在各个小组旁边巡视观察,认真聆听学生的阅读见解,然后再与学生共同探讨最恰当的阅读思路,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问题。
3.引导学生从文化发展角度展开深度阅读,全面优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英语语言也是随着英语国家文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客观来讲,由于我国初中生一直生活在以汉语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他们习惯了用汉语思维来探究英语为本,不自觉地代入汉语文化。然而,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这种“乱用文化”的思维方式必将限制初中生英语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所蕴含的英语文化,使其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文本信息,以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自觉从英语文化角度来探究文本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如,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阅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语言材料掌握国内外重要节日的起源与重要习俗,感受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实际上,现阶段的初中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感触是很深的,因为我国借助改革开放已经初步实现了多民族、多国文化的有效融合,学生对圣诞节、万圣节等外来节日的认识是比较丰富的。因此,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单元的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我先让学生从文本信息中提炼出重要节日,然后自主在课后展开资料调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展示个人实践所得,进而再通过语言材料描述国内外重大节日及其习惯,感受多元文化交流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阅读语篇材料,便可使其快速理解文本内容,由此获得完善的阅读理解。实践证明,由于在阅读课开始之前,我与学生分享了文化背景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储备,因此学生即便会在阅读学习中产生一些理解障碍,也能够从整个语篇角度来理解课文信息,而这个感受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助于推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活动的实施进程。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现状为切入点。其中,文本是以文字来呈现英语思维的基本载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活动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为学生的终身成长以及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艳艳.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提问策略研究:以一节“江浙沪京”名师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观摩课为例[J].海外英语,2018(24):186-187,191.
[2]石明珠.基于思维品质培养导向的初中英語阅读教学设问技巧[J].文教资料,2018(31):237-238.
[3]宋洁琳.着眼于思维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基础外语教育,2018,20(4):56-62,110.
[4]李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8,18(13):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