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19-09-17张昱亮
张昱亮
摘 要:初中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用阅读教学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丰富阅读教学素材,启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深度思考,引导初中生在阅读中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其核心素养。阅读是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阅读教学模式,深挖阅读教学的深度,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出口成章”的中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融合策略
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是新课改实施的新产物,它倡导的是全新的教学考核标准,要求教师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初中是语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透过阅读教学这个窗口,传授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本论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从宏观方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素养。微观上看,可以细化为四个方面,主要涵盖了: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四个大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是四个基本能力的综合体,教师要把这四个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授书本知识,要带领学生深度解读语文教材,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鼓励学生多阅读,不断扩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打开“黄金屋”的钥匙,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带领学生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在阅读中提升學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学习优秀文化的精髓,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加深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是一个学习的标杆,学生可以参照核心素养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语文学科的美育价值。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教学素材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却忽略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自行限制了阅读教学的内容。大部分语文教师把教材的精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素材,忽略了对略读课文、课外古诗词、名著导读的讲解,阅读教学素材过于局限,大部分教师没有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没有把和教材相关的书籍纳入到阅读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没有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学生阅读效率低
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章,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率。大部分语文教师把阅读课当作了自由阅读,往往是教师指定阅读内容,学生进行自行阅读。初中学生阅读量还不是很丰富,缺乏足够的阅读技巧,学生在阅读时感觉毫无头绪,很难在阅读中集中注意力,学生的阅读效率相对较低。
3.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读一读、画一画、背一背。“读一读”指的是让学生朗读或者默读文章;“画一画”指的是让学生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背一背”指的是让学生背诵经典段落。长此以往,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
语文教师应该跳出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把阅读课延伸到课堂之外,满足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重点阅读对济南冬天的细节描写,老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他不仅描绘了济南冬天温暖的阳光,还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山上青黑的矮松、山坡上若隐若现的草色,仿佛给济南的山穿上了花衣,最妙的是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一般。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老舍其他的写景散文名篇,如《林海》《趵突泉》《草原》,让学生结合这几篇散文鉴赏老舍散文的写作特色,让学生自主归纳出老舍散文的特色。教师可以“抛砖引玉”,结合这几篇老舍写景散文的名篇,引导学生归纳出老舍极富有生命力的笔风,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还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于一体,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老舍对旺盛生命力的赞美。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凸显阅读教学重点,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我们常说解决问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凸显阅读教学重点,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翻译完全文以后,点明这篇课文的主旨,桃花源由作者陶渊明虚构,寄托了作者身处战乱年代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阅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生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注释、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把自己理解不了的语句标注出来,最后再结合全文进行理解,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特殊词语的用法。例如,本课的“甚异之”中的“异”字是文言文特殊的意动用法,翻译为“认为……很奇异”,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这些文言文知识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篇文言文的阅读难点在于如何理解陶渊明的这种虚幻创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正是战乱不断的年代,桃花源寄托了他对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3.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群文阅读、小组合作阅读、阅读小游戏等阅读模式,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名著导读单元时,可以选取几段和教材节选名著相关的文章,组成一个群文阅读片段。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选取鲁迅这本散文集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范爱农》等,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鲁迅散文的特点,了解一个胸怀抱负有志青年探索救国之路的决心。例如,学生在阅读课外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教学,限时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位组员都要上台进行古诗词背诵,看哪一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背诵的古诗词最多。单纯的阅读教学还是缺乏了一点点趣味,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一些小游戏,如模仿最近几年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举办班级内的古诗词背诵大赛,选拔出班级内的“古诗词擂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热情,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核心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4.理论与实践并重,组织阅读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付诸实践,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语文才能的机会。例如,学生在阅读完《威尼斯商人》这篇戏剧节选以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戏剧表演,学生根据课文自己创作剧本,展现戏剧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亲身演绎,体会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体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升华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把阅读文章时的感悟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的读书笔记收集起来,整理成一本文集,在班级内进行传阅,学生可以进行阅读知识的分享,了解更多的阅读知识。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教师要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凸显阅读教学重点,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理论与实践并重,组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冉小琼.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6).
[2]周红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7).
[3]姜葳.初中語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