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定教”下的科学概念教学

2019-09-17朱嫦华

新课程·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概念教学建构

朱嫦华

摘 要:概念课是科学基本课型之一,概念建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课型、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来定教。如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建构概念是摆在每个科学教师面前的课题,从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概念的深化展开介绍,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科学;概念教学;建构;以学定教

从认识论看,初中科学所学习的概念都是“具体概念”,具体概念的建立必须在大量的现象、事实、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揭示本质特征。概念来源于实践,但却高于实践。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同化、抽象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

概念的形成包括概念的建构、概念的巩固、概念的深化三个阶段。不同的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建构,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概念的巩固主要通过变式训练达到,概念的深化可以通过例题、习题的训练、辨析完成。

一、精选素材,建构概念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中建构

我们要留心学生的生活,把生活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从最熟悉的事例入手,学生倍感亲切,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构建概念。如学习“速度”就可以从校运动会跑步开始,学生已有的经验是:能初步比较运动的快慢,设置以下两个场景:场景一(如图1)两学生参加100米比赛,某一时刻一前一后,请问谁快谁慢,你的理由是什么?场景二(如图2)100米跑步结束,计时老师报出两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13秒07和14秒58,谁跑得快,理由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两种方法。此时抛出问题,如果小明跑800米用4分钟,小红跑200米用25秒,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学生会结合前面的方法,提出用路程/时间的方法,又有同学提出用时间/路程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行吗?展开小组辩论,路程/时间→比值大,运动快;比值小,运动慢。时间/路程→比值大,运动慢;比值小,运动快。学生通过分析,很快让大家感悟到两种方法从理论上可行,但是路程/时间的方法更符合人们的习惯。经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已经处于兴奋状态,教师适时引导:我们把“路程/时间”的比值就叫做速度,它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上常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比值定义法。学生在学习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燃烧值等物理量都会用到这种方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比值定义法?我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构建:如我们去菜场买了3斤土豆,总共花了6元钱,谁能告诉老师,土豆的单价是多少钱?学生很容易想到用钱数除以斤数就是单价,两个毫不相干的量相比就得到另外一个新的量——单价,表示1斤土豆两元钱,这样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比值定义法,也能理解比值定义所描述的物理量的含义,加深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恰当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定教,亲切、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花哨,学习效率会更高。

2.从学生实验的比较、分析中建构

“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课。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往往就会让学生研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不同体积水和酒精质量的测定,填入表格中(附后:表一:水;表二:酒精)。有了数据要分析好,从实验结果的分析中构建密度概念。如比较123组、456组发现质量增大,体积也增大;质量增大几倍,体积也增大几倍;从表一、表二中发现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对同一种物质来说,质量/体积是定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顺利建构密度的概念。又如“摩擦的利与弊”一课中,学生通过推木块、推推手,体会到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样,学生在亲身体会中建构出摩擦力的定义。

在实验现象、数据的比较中,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定教,如上述例子中的分析,不能说获得数据就得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结论。我们要延迟判断,让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可以采用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可以用求同比较、求异比较等方法。

3.从演示实验的共性来构建

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很多概念要通过具体、感性的演示实验来体现,帮助学生寻找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建构概念。如“浮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演示环节:把小号的空矿泉水瓶(有盖的)放入水槽中,观察现象;请同学上台把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谈感受;把钩码放入水槽中,观察钩码的浮沉,猜想是否受到浮力?把钩码挂在弹簧秤上,观察示数,浸没水中观察示数;再把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浸没酒精、盐水中,观察示数。学生通过上述演示情景,自然就能建构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如“大气压强”的导入,用覆杯实验,以往教师直接演示“覆杯实验”,问:“为什么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会答:“是大气压的作用。”其實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并没有真正明白内在的原因。如果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够的,就可以这样来“定教”。演示步骤:(1)展示杯口朝上的杯子,硬纸片放在上面,纸片稳当当的;(2)展示杯口朝下的杯子,用手托牢硬纸板,纸板保持静止;(3)杯子内装满水,盖上纸板,倒过来,手释放,观察现象。在学生惊讶地发现纸板保持静止状态,引导学生分析纸板还受到哪个力的作用,自然引入“大气压”的作用。

二、加强变式,巩固概念

变式是指交替变更所提供的型式,以便显示其中本质的教学措施。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加涅认为,问题解决并不简单就是“先前习得的规则”的运用,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一个问题情景之中,回顾先前已经掌握的规则,解决新的问题。如“力”的概念形成,给学生提供物体间可以相互作用这一本质特征,如运动物体间、静止物体间、接触物体与非接触物体间产生作用等则可以通过变化或时隐时现,有利于学生把握力的本质特征。

1.变化条件,突出本质

例如,“机械运动”一节中“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这一概念,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进行定教。比较图3中甲乙两辆车的运动,要突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对同一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突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一本质属性(如图4)。只有把握概念的核心,抓住本质属性,才能真正领会概念。

2.变文字语言变式为图像语言,突出本质

科学教材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像语言,我们要读得懂图像、图表,让它们“说话”。如对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例题。

在我国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数艘渔船,被菲律宾军舰非法堵在黄岩岛潟湖内,菲方欲抓扣我被困渔民与渔船。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中国海监84号、75号渔政船赶赴该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中国海监84号渔政船在平静的海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秒内通过24米的路程,则它在第2秒末的速度一定是(   )

A.12米/秒      B.16米/秒

C.8米/秒      D.無法确定

三、精选例题,深化概念

1.例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概念的建立还需要一定例题的训练,对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作用。例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如“密度”教学中可以围绕“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设置例题,既可以巩固密度概念,也可以巩固密度公式的应用。

2.例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所选的例题要体现本节概念课的主干知识,不然就有失偏颇。如“密度”一课,所选取的例题要以固体、液体密度为主,不要选取气体密度。如“压强”一节要围绕压力(F)、受力面积(S)设置例题,从“课标”的要求来看,现在对用P=ρgh判断压强的大小已经不要求,我们选择的例题就不要涉及,这也是“以学定教”的要求吧。如学习“压力”这一概念时,我们要把压力和重力区分开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点;(3)力的方向;(4)力的大小;(5)力的示意图。通过以上对比,可让学生正确区分压力与重力。特别是对于压力和重力大小的辨析,可以举物体放在不同的水平面,分析此时受到的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如下图5-8)。

总之,“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情来定教,以课型来定教。让我们在教学中带着研究的心态,对“以学定教”下的概念课教学进行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志山.物理课堂需要“以学定教”[J].物理教学探讨,2011(11).

[2]鲍银霞.以学定教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08(4).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概念教学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