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以读促写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9-09-17边胜潮
边胜潮
摘 要: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品质发展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阅读写作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从阅读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出发,立足教材,试图讲述如何在阅读写作课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思维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2014年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日臻完善,英语教学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日渐清晰,思维品质首次上升到英语课程目标层面,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英语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以后学习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作被认为是最难的,因为写作是学生语言综合水平的体现,是语言逻辑、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的综合体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重心往往在语法、听说和阅读等方面,对写作教学的重视不足,又缺乏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认为写作教学投入时间长但教学效果差。那么,怎样才能在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大量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研究发现,大量的阅读能保证语言的输入,但为了帮助学生从输入到写作输出的转化,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挖掘其中的知识点,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使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真正实现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阅读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中国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言道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多读书,把书读透,在写作的时候就能运用自如,如有神助。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重要的。
1.理论支持
20世纪,Krashen提出著名的“输入假设”,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大量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知识的有效办法。输入假设的核心是学习者输入的语言满足以下条件:(1)可理解性输入;(2)输入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表现为“i+1”。依照“输入假设”,阅读是进行语言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只有在足够的输入量后,才可能会有好的语言输出。由此可见,语言的习得和输出是建立在足够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之上的,好的写作也是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只有足够量的阅读,才能写出好的篇章。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支架理论”,认为要首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能力并树立信心之后再撤去“支架”,学生就能独立地解决问题。“支架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阅读对写作的影响,阅读的文章就相当于“支架”,通过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所以,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仅要带领学生获取事实观点、主旨大意等相关信息,还要让学生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策略、修辞手法、词语使用、句式选择等写作技巧方面的相关理论和特点,为后续写作奠定堅实基础。
束定芳等人(2008)曾对阅读教学提出以下要求:(1)教师要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2)教师应向学生强调体裁和文体,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文体。黄远振等(2010)也对阅读教学目标提出以下观点:(1)教授学生词汇和一定的语法规则知识;(2)培养学生语篇结构知识和语篇意识;(3)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意识;(4)培养学生的语篇逻辑性和逻辑判断的能力;(5)使学生掌握快读和细读的阅读技巧从而对语言知识更好地把握,掌握阅读的学习策略。
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做到以上教学要求,那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对学生而言,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既有语法、词汇、语篇等知识层面的增长,还学习到了写作策略和写作技巧,在内容上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学生就能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话能写。
2.教材为桥,连接阅读和写作
在英语教学上,阅读和写作分别对应输入和输出阶段,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大量高质的输入才是输出的保证。所以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充分必要条件,而英语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又能真实反映阅读教学的效果,而且写作也是对阅读所学知识和技巧的巩固和加强。如果只读不写,长时间后知识就会被遗忘,只写不读,又会言之无物,言之不凿。既然阅读写作教学对学生有帮助,那我们读什么,写什么?去哪里搜集素材?笔者认为教材为我们提供很多真实地道的素材,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具有很大关联性,都是对同一类材料进行积极思维加工,能够连接起阅读和写作,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比如,人教版“Go for it!”虽然教材中的写作任务自成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与前面的阅读语篇相关,其写作话题和文体特征与阅读语篇类似,是模仿性写作。而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教材还采用了过程写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构思,形成合理的写作思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降低写作任务难度,减少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焦虑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1.读前预热,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原有知识储备
每个学生的脑袋都不是“空的”,每个学生都是带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进入教室的,这些“已有知识”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材料,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新文章之前要充分挖掘这些已有知识中的有利因素,使其能为新知识服务,完成信息的转化和增长。但由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教师在导入时就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不同潜能,争取实现学生信息差之间的相互补充。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经验入手,设计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话题讨论,唤醒其已有知识和经验,并乐于与他人分享,既能将旧知识和所学新知相结合,也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状态。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2b是一篇与篮球有关的文章,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就可以先展示几张篮球明星的照片,也顺便加入几张班级擅长篮球同学的照片,提问学生想到哪项运动。Do you know them? What are they famous for? 明星效应加上班级同学效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能够积极融洽地马上进入状态。然后让学生结对或者小组讨论:Do you like basketball?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port?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相关背景知识,完成学生间信息的交换互补。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某些篮球明星,有的学生对比赛规则有所了解,通过讨论就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知道的信息,还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知识,有益于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情感交流。
2.读中有效设计问题,发展学生多重思维
阅读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信息捕捉、加工和转化的过程,读者能将看似孤立的文字相互串联,以语言为媒介,理解作者的思想并建构自己的内容,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读者背景不同,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各不相同,而且,学生由于原有知识的差异,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出一条清晰明朗贯穿始终的主线,帮助学生更快速全面地理解文本。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文章体裁,从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情节发展等角度设计问题,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抓住文本主线,不仅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对相关体裁写作特点和技巧也能有所了解。
比如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5 Reading 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介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如孔明灯、剪纸和泥塑,包括它们的制作工艺、制作原料和象征意义等。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就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先总体介绍,再细节描写。文章一共有四段组成,其中第一段点题:Each different part of China has its own special forms of traditional art,二三四段分别介绍sky lanterns,paper cutting,和Chinese clay art,在语言结构方面复现了be made of, be used, be seen 等表达工艺原料的表达方式,也出现symbols of happiness, symbols of wishes for good luck等表达深刻象征的语言。教师在教授这种说明文体的时候,显然top-down的教学模式比bottom-up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特点,学生写作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3.合理设计板书,形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图式工具,是大脑内部思维“图谱”的外在表现,更简单地说是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维习惯,将放射性思考图形化,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互联网教育和信息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板書似乎正在被PPT、视频等先进的教学工具替代,不过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教学重要的工具——板书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将板书设计成直观简洁“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真正在大脑中形成图示,其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4.以读促写,巩固思维成果
教师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范文,写作前注重词汇、句法、连接词等的整理,把阅读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写作策略运用到写作中。研究表明短期内以读促写模式能为英语写作提供更好的语言输入,为输出搭建图式和写作支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愿意整理范文中的好词好句以及文本结构写作的特点,并积极运用到写作中去。但是,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需要教师把发展学生思维的理念贯穿到每节课,并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想要发展学生思维,每位教师都应该先从身边的教材做起,鼓励学生多读、读透、读懂,并将所学运用到写作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可理解性相关阅读,积极思考,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