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痕迹检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

2019-09-17黄小波张旭毅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痕迹检验路径研究思政元素

黄小波 张旭毅

摘 要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的召开,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课堂教育的重要精神被提出,教育改革、课堂改革被提上日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提出并不斷深入人心,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雏形已经形成,大思政的格局正在形成。痕迹检验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此大形势下,深入思考如何在该课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达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专业育人和课程育人,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痕迹检验 课堂教学 思政元素 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南警察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犯罪现场痕迹提取的规范化流程初探》,项目编号:HNJY-2017-12;河南警察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教学法在〈痕迹检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项目编号:12。

作者简介:黄小波,河南警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痕迹检验;张旭毅,河南警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刑事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95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作为公安高等教育的学府,河南警察学院着眼于为中原公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为主要学科,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锻铸学警“对党忠诚”的意识,通过专业教育教会学警“服务人民”的本领,通过法治、法律教育涵养学警“执法公正”的法治思维,通过警务化管理和参与警务实践锤炼学警“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为公安一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素质过硬、敢打必胜的生力军。

公安院校要牢记“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初心,始终打牢“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这样才能使公安教育始终不偏离正确的航道。全面扎实推进学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家国情怀,涵养警察职业意识,需要系统地进行思政教育,不仅要进行专业的思政课教育,也要有日常贯穿于警务化管理之中的思政教育,还要有体现公安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锻铸忠诚警魂工程,更要有“润物无声”的专业思政,综合以上,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大格局的思政教育体系,完成公安院校“思政育人,励警铸剑”的政治使命。基于此,本文作者选取了《痕迹检验》这门课为研究对象,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选择路径,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痕迹检验的课程性质

《痕迹检验》作为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授课,分为上、下两学期,和现场勘查、刑事图像技术、文件检验、理化检验、法医学等共同构成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另外,在公安一线刑事技术部门,痕迹检验技术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痕迹检验技术人员一直是现场勘查力量的主体,所以相比其他专业课程而言,该课程对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二、痕迹检验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要求

作为公安技术类专业课程,痕迹检验课程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为使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有以下具体要求需要遵守。

(一)教师素质要求

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专业课授课教师,不仅要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要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不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紧扣时代脉搏,还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有所把握,并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程度有所把握,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授课用语应正确、准确、规范而又精炼。

(二)内容要求

1. 选所素材与授课内容有较高的契合度

作为专业课授课教师,在选择思政教育素材时,要精心遴选那些与课程内容契合度高的,这样才能衔接自然,张弛有度,不至于显得突兀。

2. 内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泛

融入课堂的思政元素宜少精,有时候仅是一个案例的精要解析,内容要紧扣主题,短小精炼,不喧宾夺主,长篇大论,否则就成了专门的思政教育课。

3. 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教师对于思政素材的选择可以形式多样,既可以直接借助案例进行思政教育,也可以由此即彼,联系专业授课内容即兴发挥,既可以是教师自身的身教示范,也可以是精炼的案、事例点评,不应拘泥于具体形式和何种载体。

(三)教学设计要求

1. 模块化设计

教师对于融入专业课堂中的思政素材,可以将其设计为小的模块,自然镶嵌于专业内容之中,与专业课授课内容相互呼应,也有助于调节课堂节奏和进度。

2. 与其他教学内容衔接过渡自然

教师要科学、适宜地设计好过渡过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大纲和教案等教学文件,合理安排,使思政素材渗透其中。

(四)教学效果要求

对于教师而言,痕迹检验专业课堂中思政素材的引入,要有助于启迪智慧,提升学生对于本专业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具体、完整、充分,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三、痕迹检验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尝试

笔者从事痕迹检验专业课堂教学三年,本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警察职业的需要,在从事专业授课时也不自觉地尝试渗透一些思政教育元素,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一) 追溯专业和学科发展历史,注重行业先驱的精神引领

在痕迹检验概论部分讲授过程中,引用我国公安战线的专家、学者的成功案例,人物传记来激发学生的对法庭科学乃至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看齐意识,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以及将来投身公安实践时发扬务实求索、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讲授足迹检验概论部分,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步法追踪的鼻祖马玉林老先生的传奇经历,进而介绍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历史;在讲授枪弹痕迹检验部分,笔者介绍了著名枪弹痕迹检验专家,共和国首批刑侦专家崔道植,他四十年如一日,忘我地投身公安技术事业,以些激发了学生探索这门学科的兴趣,通过赞颂老一辈公安技术专家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激勵学生发奋学习,钻研专业,将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二) 在实践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一些实验实训教学课程中,比如手印捺印、足迹捺印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提醒学生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避免眼高手低,用“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学生要重视操作程序,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三)知行合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培养求实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一些综合分析、鉴定类的实训教学中,比如手印分析、手印鉴定等,引导学生要重视程序,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得到客观的结论,切忌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毛病。

(四) 以案说法,通过法治教育,涵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程序意识

在讲授痕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运用时,笔者有意识地结合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讲述了鉴定人出庭的情形和相关案例,结合案例,强调了作为犯罪现场勘查人员,一定要守法依规,尊重法律和程序,严谨求实,尽量避免工作中出现疏漏,导致提取的证据被作为“非法证据”而被排除的情形出现。

(五)注重学科融通,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产生以来,在改造人类的主观和客观世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被广泛学习和应用。在痕迹检验课堂教学中,笔者深度解析诸如“犯罪现场的特点”等概念。犯罪现场是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的地点和留有犯罪痕迹物证的相关场所,具有客观性、反映性、多样性、复杂性、易变性等特点,究其原因,这是由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的,而客观世界的运动性决定了犯罪现场不断发生着动态变化,客观世界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够被人类所认识,这些决定了犯罪现场又具有反映性和易变性。通过学科交融,向学生深度阐释专业概念的内涵,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痕迹检验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进一步思考

(一)严格遵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痕迹检验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服从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目前正在使用的刑事科学技术系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上明确提出“培养过硬的政治品格”、“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德法兼修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专门人才”,在培养规格的知识要求和素质要求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政质素质提出的原则要求,比如说在培养规格的知识要求第2条“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素质要求第1、2条也对专业人才的政治素质提出了原则要求。除了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也涉及一些对育人目标的具体要求,这些都应当严格遵守。

(二)进一步理清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关系

为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人才的相关思政素质要求,不仅需要马克思学院开设相关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主要渠道,也需要入学教育、国防教育、日常教育、“4·30”锻铸忠诚警魂教育、假日警长以及大型安保勤务活动中的思政教育,还需要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公共基础课程大部分集中在大一、大二,课程思政的增强、优化,弥补了专业思政课不足的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赋予了专业教育以灵魂和方向,也直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五、结语

课程思政决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显得生硬、僵化,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期和叛逆期,少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思政教育模式,采用讲故事、案例的方式,以及启发、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升实际效果,使课程育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相得益彰,二者融为一炉,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启迪智慧,涵养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标。

注释: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10日.

参考文献:

[1]何雅.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之“全面”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4):25-27.

[2]郑永安,孔令华.塑造新人: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33-34.

猜你喜欢

痕迹检验路径研究思政元素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特殊自杀案件的认定分析
现场足迹检验技术方法分析
交通事故痕迹检验应用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