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2019-09-17甘绍云

读写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学习师生关系

甘绍云

摘 要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课堂氛围;新时代;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188-01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一、构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

(三)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如:《秋》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引秋(2分钟)(1)图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2)你是否记得写秋的名句?(3)那诗人笔下的秋是怎样的?(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环节:诵秋(8分钟)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正音(积累字词,丰富语言材料);(3)读“课前提示”,想一想,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读?“深情絮语”说明节奏不宜强,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怀着对秋的热爱赞美之情(使学生朗读找到依据,明确诗歌的朗读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4)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5)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三环节:(品秋)以第一节为例,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25分钟)(1)诗人在诗中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露珠、镰刀、水果、冷雾、网、芦蓬、白霜、小桨、渔船、草野、蟋蟀、溪水、牧羊女;(2)为何选这些景物?写秋,就是要抓住有秋天特色的代表性事物来写,以此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3)但只是罗列有代表性的事物,会有诗情吗?让学生明白意思没变,但我们的想象却没有了,更别说感受生动鲜明的画面了。这样,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了诗的意境美,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海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3).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学习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