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2019-09-17张玉琴孟亚兰赵新娟
张玉琴 孟亚兰 赵新娟
摘 要: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变革,教育已逐渐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发生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观,学生观,尤其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并提倡以健身、娱乐、兴趣作为主要出发点。文章主要以文献资料法作为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等相关文献书籍资料,以体育游戏的意义特点和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初中体育课堂中体育游戏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制定教案时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从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原始传统的教学观念,合理的制定和安排教学方案,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本文以体育游戏作为探究的主要内容,对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究。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其含义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来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人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唐长青在《大学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谈到:游戏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体育活动诞生的灵魂。体育游戏是一项综合性和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思想性较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行而富有吸引力[1]。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正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和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及意义
(一)具有教育性
阴小芳在《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中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而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还可以把体育锻炼通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2]。因此,体育游戏的应用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能在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具有健身性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在游戏体验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锻炼的价值。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学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具有趣味性
冯尊章在《论初中体育利用游戏进行有效教学》中谈到,通过体育游戏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乐趣。趣味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一大特征,体育游戏内容形式多样化,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活泼好动、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对中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缺乏一定的新颖性,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形成潜在的学习惰性。
(四) 具有规则性和竞争性
唐长青在《大学生体育游戲创编于教学》提到:游戏是“玩”的一种,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所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为玩,不能称为游戏[3]。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尤为重要,除了保障游戏的公平公正,还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学生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激发学生潜在的爆发力与拼搏意识。竞争越激烈,对学生的所掌握的技能水平要求就越高,这也是学生相互促进的过程。
三、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1)生理特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12-15岁左右,其身心发展处于特殊阶段,通常我们称之为“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从不成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他们的身体形态、生理方面的发展呈现出突然性的变化。此时中学生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非常迅速,骨骼肌肉与其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协调。初中体育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理发展特征“取长补短”,利用其活泼好动的特点将体育游戏合理的应用在初中体育课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游戏,其各项身体素质既得到锻炼,又让体育课充满新颖性和趣味性。
(2)心理特征。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但往往不是同步的。他们心智发育不成熟,难免会存在幼稚、脆弱和依赖等特征。再加上自身的阅历浅而薄,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易躁、易怒、易出现逆反行为。因此这是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中,不但能减压还能体验到乐趣感与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1)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梅学艳,陈芳芳在《体育游戏干预下的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表明,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展表现得极不稳定。学生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和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的影响,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情绪冲动暴躁、抑郁沉闷、叛逆心理等。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悉心引导,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和新颖性,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在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游戏竞赛法是运用最多最显而易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的整个游戏竞赛的过程中,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开发思维,取胜对手。由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一特征不但赋予了体育教学新颖性、多样性,还激发了学生身上潜在的体育创造性思维。
(3)有助于集体意识、团队凝聚力的提升。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绝大多数是以小组或者集体配合的方式进行。参与者们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为集体而战。通过此方式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例如:拔河比赛、小组接力等,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每组成员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取得最佳成绩赢得比赛。因此,游戏比赛的过程也是团队建设的重要部分。
(4)有助于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形成。体育游戏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将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如发展学生上肢力量 ,则应用到投掷类游戏中的“掷沙包”;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则应用走、跑、跳跃类游戏中的“短跑接力赛”等。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对自身勇敢顽强、不懈拼搏的可贵意志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客观公正,赏罚分明
初中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勿使规则过于繁琐、死板。若有学生有犯规的情况,果断机智的处理,保障课的顺利进行。针对游戏的最终结果,应实施相应的奖惩。初中阶段的教师在赏罚的内容上须把握好度,切勿过于严肃,不带有人格性侮辱,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最佳。
(二)合理进行游戏分队
体育游戏通常是小组的方式进行,通过团体合作来完成。由于体育游戏的分队方法多样,本文主要例举出常见的几种,如固定分队、报数分队、各队队长选人分队、友伴分队等。教师在进行分队的同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各队人数大致相等、各队实力相当、各队男女比例均衡。这样才能使体育游戏的客观公正性得到保障,学生才有拼搏努力的动力。
(三)恰当把握游戏时间,客观分析综合评价
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达到强健身体、释放压力、愉悦身心、教育学生的效果。初中教师应科学的把握游戏的结束时机,切勿提前或延迟结束时机。游戏结束之后,首先对游戏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次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客观的予以鼓励表扬和批评指正,注重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参与过程、情感体验和体育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莫晓珠.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3):199-200.
[2] 弓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运动,2018(03):113-114.
[3] 张结实.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07):116.
作者简介:张玉琴(1996.10- ),女,四川宜賓人,乐山师范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孟亚兰(1990.09- ),女,四川泸州人,乐山师范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理论教学与实践;赵新娟(1992.11- ),女,山西临汾人,乐山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