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公共标识语的英译

2019-09-16吕露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英译

【摘要】公共标识语因其使用范围和表现手段有限,具有简洁规范等显著特点。本文主要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出发,并结合公共标识语特点及翻译例句进行分析,探讨对公共标识语的指导意义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理论;公共标识语;英译

【作者简介】吕露,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很多公共场所的标识语有了双语版本。由于使用范围和表现手段有限,公共标识语具有简洁规范等特点。在标识语英译过程中,由于对标识语的语言特点不甚了解,同时受汉英思维差异影响,标识语翻译错误层出不穷。翻译方法众多,如何有效选择翻译策略,在忠实原语的基础上,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这值得深思。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简述以及翻译启示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弗美尔(Hans J. Vermeer),赖斯(Katharina Reiss),诺德(Christine Nord)等。该理论中目的论是核心,即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张锦兰:2004),如翻译是为了传递信息,实现交际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应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性法则和特殊原则等。仲伟合(1999)认为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这就意味着为了实现预期目的,译者可以选择多样化翻译策略。陈小慰(2000)指出以忠实原文为基础的删减和改译有时也能达到既定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滥用这些策略,贾文波(2007)认为对于侧重实用性、规范化的文本,大多有固定译法,直接套译,无需创造。由此可见功能派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三、公共标识语的特点及实例分析

作为公共场合常见的信息指示,公共标识语(Public Signs)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以文字或图案或符号为主,具有标识、提醒、指示、警示等功能的语言。因其局限性,余义兵(2012)认为公共标识语具有“语言簡明、句式简单”的特点,语气规范准确。如中文常见“请勿”、“严禁”等简明文字和规范语气向受众准确直接传递信息。而英文标识语同样简洁精炼,常使用动名词短语、大写字母和祈使句,如“P”代表停车场,“No parking”表示禁止停车。根据功能派翻译理论,英译公共标识语时,为了向受众准确规范传递标语信息,应以目的法则为主导,进行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如忠实原文的直译,固定套译,适量删减改译和反译。

1.直译。该译法忠实原文,完整保留了原文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做到语言风格的统一,是翻译公共标识语的常规方法之一。但直译并不意味着逐字逐句地死译和硬译,应在准确传递信息,实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规范的直译。如标准间“Standard Room”,此路封闭“Road Closed”。若把弯道危险死译为“Bend Dangerous”,则不符合英语规范,应译成“Dangerous Bend”。

2.固定套译。对于一些结构固定,句式单一的标识语,翻译时可采用固定套译。例如“禁止”可译为“No+名词或动名词”,如禁止入内“No Admittance”,禁止收费“No Charge”;表示“专用”可译为“名词+only”,如仅供非吸烟者“Non-Smokers Only”,游客止步“Staff Only”;表示“小心”或“注意”可译为“Mind”,如注意站台缝隙“Mind the Gap”,小心台阶“Mind the Step”;表示“请勿”可译为“Please do not”,如请勿乱扔垃圾“Please Do Not Litter”,请勿打扰“Please Do Not Disturb”。固定套译的方法直接明确,句式简单易懂。

3.适量删减和改译。英汉语言由于思维差异存在诸多不同。贾文波(2007)指出“汉语擅长情感抒发,人文色彩浓郁,英语则讲究逻辑理性”。作为直接传递信息,使受众接受甚至采取相应行动的公共标识语并不适合过分抒发情感,所以翻译时应适量删减和改译。

例:不要让小草哭泣,不要让废纸飘飞。

译1. Dont let the grass weep, dont fly the scraps.

译2. Keep off grass , dont litter.

首先应明确译文的功能和目的,即传递信息,提醒受众爱护小草不乱扔垃圾。“哭泣”和“飘飞”等拟人的情感抒发虽形象生动,但对于实际翻译毫无益处,故应适量简化,译2目的明确,准确告知受众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

4.反译。由于英汉语言的灵活性和用法习惯,公共标识语中反译很常见。如请勿倒置“Keep Upright”,请勿触摸“Hands Off”。反译时应遵循简洁精炼的特点和用法习惯,做到顺畅自然,不可生硬拼凑。如将“远离火源”反译为“Dont get close to fire”则失去了标识语简洁的特点,“Keep Fire Away”则更精炼更具警示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译公共标识语时,需在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目的法则为导向,根据公共标识语特点及译文目的,进行多样化的翻译策略,不可随意滥用翻译策略,这样才能向受众准确规范传递标语信息,实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35-37.

[2]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 9-14.

猜你喜欢

英译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怎样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校名及其关键词的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