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二重观与英语教学
2019-09-16朱嫦媛
【摘要】“二重观”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向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发,注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给学生以鼓励,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中获得反馈,从而改进教学,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二重观。本文基于2017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分析二重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该研究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观能动性;二重观
【作者简介】朱嫦媛,福建师范大学。
一、引言
2019年3月12日,在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这门课上,王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讲的是小羊过河的故事,具体内容是:一个羊群需要跨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从而才能到达对岸。在这个羊群中,由于河流过于湍急,让人不寒而栗,而离对岸的距离又是那么远,一开始没有一只羊敢跨越这条河流,但是怎么办呢,不跨越河流就无法到达彼岸,这个时候,有一只羊勇敢地站出来了,它第一个用尽全身力气,成功地跨过河流,到达了对岸!于是,其他的羊只们见状,也开始一个个地迈出了勇敢的步伐,一个接一个地成功地跳到了对岸。可是,最后剩下一只小羊,它无论如何都不敢迈出跳跃的步伐,它太瘦弱太小了,河流到对岸的距离,对它来说太过遥远,是那么不可及,而水流又是那么湍急,一不小心就会被冲走。它很害怕,其它的羊都成功跨越了河流,仅剩下它自己孤零零地站在河岸上,孤独无助。这个时候,有一只母羊,它本已成功地跨到了对岸,见小羊这个现状,立马又重新跳了回来,一遍遍地给小羊做示范,教它如何跨越到对岸。可是小羊还是不敢,母羊继续重新一步步地教它,可它还是不敢迈出尝试的步伐。母羊给小羊重新换了个跳跃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离对岸的距离要更近一些,它在对岸,用眼神和叫声鼓励着小羊:别怕,你可以的!加油!终于,小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这个距离即使相对于之前羊群跳跃的距离要离对岸近一些,可由于这只羊太瘦小了,于它而言也是个遥不可及的距离。小羊在母羊的鼓励下,在湍急的河流里,一次次地尝试,好几次都差点被河流冲走,最后,终于,浑身湿漉漉的,成功到达了彼岸!河对岸芳草缤纷,阳光无限好。看了这个视频,笔者感触很深,这和教师的教学有很强的关联性。
二、二重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在小羊过河这个视频中,母羊对于小羊来说是老师。一方面,在跨越河流的方向、地点以及目标的选定上,小羊是客体,母羊是主体,因为母羊有经验,所以对于跨越地点和方向的选择上可以给小羊更好的建议,有助于小羊更好地跳跃,从而提升到达彼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跨越河流这件事情上,小羊是主体,母羊是客体,因为这件事是需要小羊亲自去做的,这就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二重性。
拿到教学上来说,一方面,由于教师有经验,他可以决定学生学什么,往哪个方向去学,教学的程序、步骤,以及使用的语言材料,这些都是教师说了算,从这个方面来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另一方面,学习的过程,以及能否接受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些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师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表现中获得反馈,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参与自己的学习,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使劲地往里面填塞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才能更好地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事是,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才能让他们有信心去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内容,才能够对知识加以掌握并加以运用。这样,通过学以致用,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样不断循环,学生会越来越有积极性,从而越来越热爱学习,这样一来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去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填鸭式的被教学,这样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可以更好的去学习、去学以致用。
三、核心素养中的二重观与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在“新时代要求重点培养人才的关键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在语言能力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的能力;在文化品格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思维品质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心智得到发展。当然,这里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与英语和英语学习有关联性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无论是在语言能力还是文化品格,亦或是思维品质或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这四个方面进行培养时,所选取的语料内容由教师决定,但学习的过程以及理解吸收的程度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从而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二重观。
四、总结
教与学的二重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师生主客体的二重性,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去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在编写教案以及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等是教师自己来定的,而在执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和表现是对教师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从而互相促进,教學相长。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作业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让教师看到教学的效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总体而言,二重观与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二重观可以明确教学的内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使英语教学更好的进行,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英语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二重观,从而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学生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二重观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体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5):7-14.
[2]邓志伟.二重观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2-29.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8.
[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7-105.
[5]沈建民.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4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
[7]Keuy, L. G. Centralia of Language Teaching[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69:1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