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反思

2019-09-16王婧妮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课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建设

【摘要】高校“金课”建设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各校打造“高阶、创新、挑战”的英语课程也提上议程。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方式和课堂内容,都已逐渐不符合国家人才培养需求,而想要转变这种模式,需要自上而下各方面的助力。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弊端和公共英语的现状,在“金课”思想指导下,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金课;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婧妮(1987.12-),四川成都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学法。

一、金课标准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高校教学论坛上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要打造一流大学,就必须解决中国大学课程的短板,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金课”的建设,建立在走出传统“水课”舒适区,将具有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几大特点的课程逐渐淘汰,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

“高阶性”即有机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即教与学均具有先进性和互动性,课程内容能够反映时代和具有前沿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即提合理提高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要求。五大“金课”模式分为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笔者将从线上和线下模式,探讨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阻力和可行性。

二、大学英语课程现状

1.课程地位尴尬。教育部在2017年大学英语指南中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然而,随着英语学科的普及,国人英语水平逐年提高,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成为了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各大高校也开始缩减大学英语的学分占比,部分高校对于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可免修英语课程。再者,由于传统课堂模式与中学英语课堂结构差异化极小,并未突显出其应有特色和重要性,许多课堂教学仍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最终目标,而未意识到四六级仅是督促大学英语学习的手段,因此,学生在大一,甚至高中阶段阶段通过考试后,对于该课程的重视大大减弱。

大学英语课堂效果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国家投入力度,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驱动力和学校对英语课程的投入程度也很关键。在部分高校,英语专业以及公共英语教学并未收到学校“青睐”,边缘化情况严重,在经费、设备、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等各方面支持力度都不大,因此,出现了许多教师工作懈怠,对课程改革和科研不积极,导致课堂效果下降,学生反响不好,该课程因此进入了恶性循环。

2.学习动机模糊。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经过笔者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动机普遍比较模糊。大部分以大四前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的,仅小部分因爱好英语或对未来有规划而动机充分。笔者认为动机模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1)缺乏人生规划:在校大学生对未来人生與职业规划不足,对课程学习没有目标感,缺乏对英语之于职业发展或学业进修重要性的认识。亦或认为本专业未来发展与英语接触不多,并无深入学习的必要。(2)缺乏社会经验:因其尚未踏入社会,缺乏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且日常较少有实际输出的机会,因此许多认为英语对生活尚无用武之地。综上,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很难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英语课堂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更勿论线上学习和课后巩固。想要建设高效高质的精品课程,就必须充分了解课程教学的短板,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三、英语金课建设基础

1.改革需各方助力。其一,改革需要学校助力。课程的改革要基于大环境,想要建设“一流大学”和“金课”,必须有校方在课程设置、政策导向、实验平台、设备和经费上实实在在的支持。其二,教师自身需改变思路、加强自我学习、与时俱进。网络时代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剧增,课堂课本输入似乎显得单一乏味。但网络知识输入并非系统化,大量杂乱的碎片化信息可能使学生产生知识已然饱和的幻觉,然而低效的习得和不科学的学习对整体产出并无太大助益。此时,教师的身份应当由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化为 “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将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化,并评估学生产出,将知识由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因此,“金课”建设不仅加大对大学生的学习要求,更是对教师能力水平的挑战。其三,强化学生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学习动机模糊,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目标语使用场景,带着清晰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英语所带来的优势,随时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如在日常口语训练中,预设真实且略有深度的对话场景,先由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进行输出,由此学生可清楚意识到自己在词汇、思维等各方面的不足,将会对未来生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不便,再由教师进行引导输入,效果将会提升不少。

2.语言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代大学英语应更多强调实用性,而非单纯语言技能学习和文学的传播。然而,许多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并不符合标准。据调查,众多出版社教材仍以校园生活、亲情、友情等浅表知识、感性题材为主,技能方面仅基于学生已有经验或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少有科技、科普类或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思辨性较强的内容。当学生很难接触到除自己学习生活圈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则无法拓宽眼界、辩证看待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语言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也很难发挥到最佳。

因此,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可引入科普类且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题材,如ScienceDaily、Scientific American里的文章,其学科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经过加工,可成为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听说读写训练的题目范围,也不应局限于讨论人物描述、天气家乡、难忘的回忆等老旧且没有争议性的话题。教材应紧紧结合当代网络、时事和科技热点,以及学生未来会面临的困境等具体问题,提取最富有讨论度的信息,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学会思辨和包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进阶阶段,教材的选用可引入学术英语,与之专业配套,让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结合,逐步训练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尝试阅读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相关英文资料以及撰写具有一定难度的报告和论文,且无论文理科,学会用逻辑和数据说话,呈现最真实和具体的数字报告。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复杂问题、思维创新、自我学习、团队合作等“高阶性”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进修和工作中,在专业水平同等的情况下,让英语成为竞争优势,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3. 提升教学评价质量。课程改革迫使教师必须走出“站讲台”、“填鸭式”的老旧课堂,迎接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各种类型课程。但归根结底,各类课程良好的效果呈现最终要依靠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达到。智慧教学可利用各种平台,如:U讲堂、雨课堂、UMOOCs、 爱课程、腾讯AI教育教学体系等帮助实现。可在线学习、练习以及考评。学生也可通过自主上机听力测试,利用口语和阅读软件打卡等形式,进行输入和产出。而这一切需要教师严格把控线上线下的混合比例和及时有效的测试与监督,扮演好“引导者”这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对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否则智慧教学只能流于形式。

当今大学英语课堂改革已迫在眉睫,是顺应时代更迭的必然结果,如果依然坚持着高消耗低效能的传统教育方式,必将滞留在时代的最末端。

参考文献:

[1]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 (9):23-25.

[2]蔡基刚.中国高校实施专门学术英语教学的学科依据及其意义[J].外语电化教学,2018b(2):40-47.

[3]教育部.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R].2018,11,24.

猜你喜欢

金课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建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