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2019-09-16吴香芳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科核心素养渗透

【摘要】本文在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下,探讨了以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在实施跨文化知识相关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以及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依托,引导学生立足英语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有效渗透中外文化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渗透 文化知识

【作者简介】吴香芳,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强调“教师在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应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和内涵,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开展跨文化知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对比等多种方式学习中外文化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笔者指导学生参加跨文化知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时,积极渗透跨文化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选择跨文化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渗透跨文化知识

开展跨文化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过程。笔者在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时,要求学生要挖掘课题思想内涵,重视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遵循 “话题—功能—任务”原则,组织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话题(与跨文化话题相关)如:《西方国家节日谈趣》、《不同国家的电影文化》、《英语中颜色与心情》、《英文歌曲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茶道的研究》、《美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诗歌、绘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选题时,指导学生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入手选择课题,然后围绕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开展跨文化研究性学习,学生同时考虑“我为什么要选择跨文化相关课题进行研究?这一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到底对现行教材有怎样的辅助作用、是否符合当前的教育导向?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问题。选题时,学生不仅要明确选择跨文化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还必须考虑到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以及跨文化意识能否有效培养的问题。在实施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选题阶段中,笔者尽可能多途径搜集资料,帮助学生从中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定位,发现并提出问题,最终确定研究方向——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不同的语篇(连续性文本语篇、非连续性文本语篇以及多模态语篇)并适时融入文化知识;和学生共同探究主题和语篇,在鉴赏文化的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有文化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实施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渗透中西方文化 

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只懂得语言而不懂得相关的文化,语言学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化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做到将优秀文化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加大跨文化力度的渗透,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得以不断培养。笔者在实施《不同国家的电影文化》课题研究时,要求课题组长和组员收集整理有关不同国家的电影资料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经过对信息的甄别和删选,形成该课题的开题报告,然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开展课题研究:查找有关英文电影的资料,不同国家的电影语言风格特点,英语电影和中文电影的差异,收集英语电影中的金典台词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前往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收集相关资料、找相关专家论证查证、利用网络等资源开展查阅工作,还在同学间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英语电影不仅有欣赏价值,而且在英语和美学方面能陶冶情操,培养跨文化意识。另外,英文电影中的习语和俚语素材是了解英国国家文化的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方式。例如影片《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Gump:Fro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 Jenny and m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如果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我们不难猜出peas and carrots在台词里表示“关系很密切”,因为在英美国家,烹饪的时候 常将豌豆和胡萝卜用来一起做菜,并作为主食的点缀。在开展《西方国家节日谈趣》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西方风土人情,体验西方节日。把人教版模块三U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作为《西方国家节日谈趣》课题背景和延伸文本素材。思考:How to penetrate culture into English Reading? 课题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了解西方国家重要文化现象的渊源以及西方国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体现,研究过程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involvement)和文化建构(construction),再适时融入学生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这样,学生在体验中西方节日文化后,既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又能做到抱一种尊重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异国文化,同时还能坚守保护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三、有效利用跨文化相关的课题研究,做到研考相长

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英语全国卷在很多方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等多种方式学习中外文化知识,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和融通,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文化知识已融入命题素材中,涉及中外文化知识,根据考查题型科学选择匹配题型。以英语科2018年高考为例:其中全国I卷书面表达外国朋友去中国朋友家里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习俗并请考生回复邮件告知在中国家庭做客的基本习俗;全国III卷阅读理解C篇是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建筑设计师王澍在其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普利策奖,让中国建筑得到国际认可;北京卷书面表达第二部分为记述带领外国学生体验中国茶文化的过程等。近年的高考试题在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提高考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试题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養,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育考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对祖国的热爱,体现民族自豪感。2019年福州市二检的书面表达主题为邀请美国朋友约翰暑期来北京参观徐悲鸿纪念馆。给出一个非连续性文本,考查学生多模态素材下处理和提取信息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viewing”。该书面表达话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参加过《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诗歌、绘画》这一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及其作品的基本信息了解得很清楚,拓展部分就写得“合理科学、有依有据”;《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中编辑了一篇关于Change 的故事,这与2019年福建省检的书面表达中有关嫦娥的传说不谋而合。如下: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Jack来信询问“嫦娥四号”探测器(Change-4 probe)名称的由来。请你给他回信,内容包括:

1.“嫦娥四号”登月成功;

2.嫦娥的传说;

3.中国人的登月梦。

省检的书面表达失分点在于“嫦娥的传说”很多考生背景知识不清楚。实践证明参加过《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课题研究的学生对嫦娥的传说了解清楚,表达到位,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嫦娥和牛郎是一对或者胡乱编故事。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考生在这两次大型考试中,书面表达平均分达到18分左右,部分班级还超过18分,这与我们学生平时所参与的相关课题研究不无关系,跨文化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跨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不同文化的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跨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使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等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能迁移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68.

[2]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 (10).

[3]倪新华.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2015,09.

[4]陶百强.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考与高考命题探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7).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学科核心素养渗透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