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学科素养元素

2019-09-16尧卫国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全国卷学科素养

摘要: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学科素养元素十分鲜明。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梳理文本以及简洁表达的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思维敏捷性的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感受体验作品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的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的考查。

关键词:全国卷;文学类文本;学科素养

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其价值取向上继续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试题的考查内容继续紧扣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拟以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为例,简要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具体表现。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高考语文对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素养的考查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以了解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语言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文字的情况,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是否具备基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1]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第7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考查指向之一正是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梳理文本内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III卷的第9题也分别明确要求“结合作品”“结合全文”,以及全国III卷第8题“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中的“多处”都将考查方向指向了学生梳理文本语言文字的能力。此外,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第9题明确要求“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这不仅明确提出了简要简洁的表达要求,而且还考查了学生能否分角度有条理地表达。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高考语文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不仅包括对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考查,也包括对其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考查。它要求學生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考查。

其一,对学生直觉思维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客观题的考查方向上。2019年三套全国卷都在第7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如全国Ⅰ卷第7题B选项,要判断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是否与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学生可凭借已掌握的细节描写相关知识判断出对错,试题其他选项也基本如此。因为直觉思维能把以往与阅读相关的各种知识、经验、表象及情感因素瞬间调动起来,迅速确切地把握选文含义,分辨出选文中的各种提法,正确领会选文的思想倾向,体味其间的感情意趣。[2]

其二,对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主观题的设置上。三套全国卷第8题均围绕艺术手法来命题,全国Ⅰ卷要求学生谈谈文章“如何具体塑造”人物,全国Ⅱ卷要求学生“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运用了哪些手法,全国Ⅲ卷要求学生“分析其功能”。这三道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两道试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梳理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对“中国脊梁”“老舞蹈师”的文学形象形成直觉体验,并对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情况做出逻辑思考。全国Ⅲ卷则要求学生不仅要体验“多处景物”的形象,而且还要感知场景中谢主任、老赵二人的心理,进而对艺术手法的作用进行逻辑思考。

其三,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文篇幅的进一步增长所要求的更高的阅读敏捷性上。对比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会发现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的文学类文本篇幅长度呈逐年递增状态。具体如表一所示:

从表一可以看出,与2017年相比,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篇幅增加了近500字,增幅37%;全国Ⅱ卷增加了近400字,增幅31%;全国Ⅲ卷增加了近600字,增幅高达53%。篇幅的增长从表面看是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是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的察觉和良好的语文思维,才能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方面,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全国Ⅰ卷第9题侧重考查文本特征鉴赏,全国Ⅱ卷第9题侧重考查情节作用鉴赏,全国Ⅲ卷第9题既考查了学生的人物形象鉴赏、语言现象理解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虽然这三套试卷考查的指向稍有不同,但从大的范畴来看,都是考查核心素养中的感受体验作品语言、形象和情感的审美鉴赏能力。总之,试题的考查点都是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通过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其中,不仅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且包括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试卷文学类文本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具体如表二所示:

从表二可以看出,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选材相对单一,都是中国现当代作品,且以小说为主。2019年的选材则更显多元,呈现出当代中华文化作品与19世纪外国作品并存的格局。既有中国文学,也有外国文学;既有中国现当代小说,也有19世纪法国小说。文本的多样性旨在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体而言,又呈现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是题材更丰富。由前两年只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丰富为中外文学作品并存,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为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外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存。2017年全国I卷的《天嚣》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品以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官兵生活为题材,描写了部队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献身国防事业的高尚精神、坚强意志,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对人民解放军的拥护与支持。作品体现的既是革命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18年全国Ⅰ卷的《赵一曼女士》是抗战文学,小说主人公赵一曼是中华民族抗日英雄,2009年入选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019年全国Ⅰ卷的《理水》(节选),是鲁迅先生《故事新编》小说集中的一篇。《故事新编》用8篇故事对华夏文化的核心进行特写。其中,《理水》主要使用《舜典》《禹贡》等篇目的背景架构,重新将大禹治水的形象召唤出来,与此同时其融入了“脚踏实地,心怀人民”的时代精神。作品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精髓,又以跳动的时代脉搏启迪人们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二是作者更加多元化。2017年全国Ⅱ卷选文《窗子以外》的作者林徽因不仅是诗人、作家,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全国Ⅲ卷选文《我们的裁缝店》作者李娟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2018年全国Ⅱ卷选文《有声电影》的作者老舍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2019年全国I卷选文《理水》的作者鲁迅不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2019年全国Ⅱ卷选文《小步舞》的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虽然这些作者处在不同的时代,但都非常优秀,都充满正能量。选取这类作家的作品更有利于落实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课程目标。

纵观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考查,给语文教育带来很多的启发。一方面,语文教育需植根于优秀文化之中,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宗旨。这里的优秀文化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有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既包含经典的作品,也包含优秀的作家。另一方面,课堂和课程都应着力发展提升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正如张秋玲教授指出,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外延是“言语思维”,不是“语言运用”,“言语思维”是一切語言现象的“处理器”。[3]如果抛开了思维,再好的语言运用训练都只是文字无灵魂的流浪。

注释:

[1]顾之川.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中国考试,2018,(10).

[2]汪泽树,卢卫平.论直觉思维在语文应试中的作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10).

[3]张秋玲.言语思维: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兼与王学东、张彬福、刘光成商榷[J].中学语文教学,2016,(4).

作者简介:尧卫国(1975—),男,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全国卷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