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

2019-09-16李光伟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肠系膜筋膜结肠癌

李光伟

(罗山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河南 罗山 464200)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症状有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贫血、肠梗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目前,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其中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利于切除病变组织,但由于术中需对肿瘤所在肠段实施钝性分离、切除,而残留肠系膜易导致癌细胞播散,术后复发率较高[2]。有研究[3-4]发现,完整肠系膜切除术中通过锐性分离脏层筋膜,能彻底清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2例,均经组织活检检测确诊,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未出现远处转移。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伴有肠梗阻和患有精神疾病及术前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6~79(62.63±3.18)岁,病程1~7(3.11±1.06)年。观察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48~76(62.58±3.14)岁,病程1~6(3.08±1.10)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采取上腹正中切口,探查确定肿瘤部位,游离切除肿瘤肠段(切除的肠段应距肿瘤边缘10 cm以上)及相应系膜淋巴结(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肠周、中间及供血血管根部等),进行断端吻合。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腹腔并确认无出血后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腔,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观察组行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建立气腹,压力为1.33~1.60 kPa。通过腹腔镜查看盆腔情况。结扎肿瘤两侧10 cm左右的肠管,于肿瘤所在的肠腔内注入30 mg·kg-15-氟尿嘧啶。采用“从内至外、从下至上、从背至前”的中间入路法,进入肾前筋膜与Told’t筋膜之间的天然外科平面,将胰头充分暴露,并对十二指肠进行游离,上方至横结肠系膜根部,侧方至结肠侧腹膜返折。在相对应的结肠供血管根部将其离断,并将整个结肠系膜完整切除。脏层筋膜呈一个“信封样”,将整个结肠系膜包绕,术中将壁层腹膜及脏层腹膜进行锐性分离,以最大程度维持脏层筋膜及结肠系膜的完整性;针对升结肠癌及盲肠,需将右结肠、回结肠及结肠中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体外重建,于患者左中下腹壁处做1个长约4 cm的切口,借助一次性无菌袋保护,取出肿瘤并将其切除,将肠襻并行末端用胃肠吻合器与结肠、回肠断端相吻合,重建肠道后纳回腹腔,缝合切口。重建气腹,检查腹腔内有无出血,用0.9% 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等)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残端肿瘤等)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手术时间 t/min术中出血量 V/mL淋巴结清扫数目/枚住院时间 t/d对照组56178.52±18.24151.18±23.4614.47±2.5316.58±3.41观察组56175.64±20.09116.97±15.7426.23±3.9112.41±2.08t0.7949.06218.8977.813P>0.05<0.05<0.05<0.05

2.2 术后并发症、复发

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结肠癌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其发生可能与遗传、饮食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5]。目前,对结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其中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该术式术中采取钝性分离,极易挤压癌细胞,从而使其扩散,同时钝性分离往往难以保证肠系膜完整性,且由于术中术野的局限性,仅切除病灶处结肠、腹腔内淋巴结,极易出现淋巴结清除不彻底现象,同时术中出血量多且易出现神经、血管等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6-7]。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是将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作为解剖学基础,术中采取锐性分离,能有效确保结肠系膜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避免损伤结肠系膜,降低癌细胞播散概率。完整肠系膜切除术中对脏层筋膜、壁层筋膜实施锐性分离,符合无瘤操作要求,有利于将肿瘤及其累及的淋巴组织彻底清除,减少术中出血,预防肿瘤细胞扩散,改善患者的预后[8]。有研究[9]显示,对右半结肠癌患者以中间入路行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更有助于结扎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故本研究手术入路均选择中间入路,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贺建功[10]研究显示,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相比,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其淋巴结清除效果更佳,并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对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而言,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可取得更好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肠系膜筋膜结肠癌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