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术中自体输血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2019-09-16佘明豪刘寒松杨文辉
佘明豪,刘寒松,杨文辉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普通外科,郑州 450007)
外伤性脾破裂属常见的腹部伤之一,在腹部伤中占20%~40%。脾脏周围血管众多,当脾脏发生破裂后会出现大出血情况,若处理不当则可对生命构成威胁[1]。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常用术式,但手术过程中患者过量失血,需同时予以输血,以提升手术效率[2]。自体输血广泛用于术前失血过多的患者,在预防异体血过敏及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同时,能够提升自体血液利用率,降低医疗成本。有研究[3]认为,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采取自体输血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凝血机制,容易使出血风险上升。本文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术中自体输血,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均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术中自体输血。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1~62岁,平均(41.05±2.57)岁;受伤类型:车祸33例,刀刺伤13例,钝器伤9例,其他5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2~14 h,平均(5.61±1.65)h;脾脏受损度:Ⅱ级38例,Ⅲ级22例。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脾切除术:对患者实施器官插管,并行全身麻醉,体位为头部高于脚10°体位,术中依据实际情况调整,以四孔法建气腹,通过套管将腹腔镜装置置入,气腹压力需保持13~15 mmHg(1.73~2.00 kPa),借助腹腔镜行腹腔探查,取出腹腔积血,并置于人血储蓄罐。在脾脏充分暴露后用超声刀迅速离断胃结肠韧带,找出韧带的主干并进行结扎。沿脾脏将其二级血管分离,借助电凝将脾蒂浆膜层外脂肪组织切开,使用双夹夹住血管近端、远端,断开血管。将患者体位作调整后以无损伤胃钳将脾脏上提,随后将脾脏周围的韧带分离,切除脾脏并取出。术后对腹腔常规冲洗,并留置引路装置。
自体输血技术:取患者脐部和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实施穿刺,将腹腔积血吸出,并通过革兰染色,确认是否有肠内容物,连接血液机,在负压下收集腔内积血置入人血储存罐,以1:10比例混合抗凝剂以及术中输血量,抗凝剂由12 500 U 2 mL肝素与500 mL氯化钠注射液配制而成,启动血液回收机,进行过滤、分离、净化及血小板浓缩等步骤,术中或手术结束后回输。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腹腔术前积血量、术中出血量、回输自体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纤维蛋白原(PIB)等凝血指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2 d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18.79±40.35)min,术中出血量为(329.87±25.44)mL,回输自体血量(806.79±61.02)mL,住院时间(11.15±2.14)d。
2.2 凝血指标
60例患者术前、术后24 h TT、PT、P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时间nTT t/sPT t/sPIB ρ/(g·L-1)术前6016.49±2.0813.04±1.113.01±0.75术后24 h6017.22±2.3713.41±1.082.79±0.88t1.7931.8511.474P0.0760.0670.143
2.3 血清炎症因子
60例患者术前、术后2 d IL-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 IL-6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60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时间nIL-2IL-6术前60729.66±157.282609.33±318.34术后2 d60716.42±168.153002.14±287.66t0.4457.092P0.6570.000
3 讨论
外伤性脾破裂多伴随严重出血,若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以往多通过开腹治疗,创伤较大,且术后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不利于后期恢复[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日益成熟,腹腔镜脾切除可有效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术中仍需积极控制出血。
自体输血技术被广泛用于脊柱手术、器官移植、脾脏手术、大血管损伤及大出血抢救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较令人满意。采用自体输血技术可避免因异体输血造成的过敏反应与溶血反应,同时可充分利用血液资源。该技术是通过吸引装置收集术中患者流失血液,并在过滤、分离、净化以及血小板浓缩等一系列过程后使血液达到回收使用标准。外伤性脾破裂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控制出血,切除脾脏时,首先游离脾周韧带并作脾蒂处理,而脾脏正常供血源自脾动脉,故吸净游离积血后将胃结肠韧带离断后,阻断脾动脉主干,必要时继续将离断胃短血管与脾胃韧带离断,有效控制出血[5]。本研究中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回输自体血较低,手术实施效果较佳。
腹腔镜脾切除术过程中应用自体输血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炎症指标可能存在影响,重症创伤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接受自体血液回输过程中,过滤、分离、净化等操作会破坏血液内凝血因子,延长TT、PT,一旦患者输液量超过1200 mL,则需加强对凝血指标的监测,及时补充新鲜血浆与血小板[6]。本研究显示,患者术后24 h TT、PT、PIB等凝血指标以及术后2 d IL-2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术后2 d IL-6较术前高(P<0.05),提示自体输血技术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对炎症因子水平存在一定影响,但后期可恢复。
总之,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自体输血,其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术时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