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临床观察

2019-09-14陈正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腰背腰部麻醉

陈正华

(江西省永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永新 343400)

腰背疼痛是接受手术方法治疗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麻醉之后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并发症状,在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发生麻醉后疼痛症状的概率约为6%~30%,疼痛症状多在患者手术治疗12 h到术后3天之内较为常见[1-3]。麻醉时的创次损伤以及术中对患者腰背部等肌肉组织的长期牵拉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麻醉术后疼痛既会给患者身体上带来更大的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同时也会延长其恢复周期,使得身体上的不适引发患者心理上不良情绪的出现[4]。我院针对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针对性给予了中药热敷进行治疗,止痛效果佳,患者治疗体验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0例接受手术治疗,且在术前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在术后出现腰背疼痛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接受妇科相关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为21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19例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5例患者接受子宫包块切除术治疗以及5例患者接受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通过中药热敷的方法对疼痛症状进行治疗,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用常规方法对疼痛症状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23岁;体质量为48~62 kg,平均体质量为(50.23±1.64) kg;一般治疗组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1.37岁;体质量为44~64 kg,平均体质量为(50.68±1.06) kg。本组研究中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采用相同麻醉药品、采用相同麻醉方法进行术前麻醉;(2)患者术后意识清晰,可自主与人交谈;(3)本次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 排除标准 (1)本身存在其他腰部疼痛疾病的患者;(2)腰部存在大面积损伤症状的患者[5]。

1.3 治疗方法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进行术前麻醉[6]。

一般治疗组:对于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热水袋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热敷时,应该合理对热水的温度进行调控,避免温度过高对患者的腰部皮肤造成烫伤等二次伤害[7]。

中药治疗组:3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患者接受中药热敷联合口服中药方法进行治疗,取吴茱萸和白芥子各100 g,将两种中草药放入缝制好的纱袋中,制成大小适宜的热敷袋,之后将其置于恒温煲中进行加热处理,使热敷袋的温度达到45℃左右,并将其迅速置于患者疼痛部位,保持热敷袋与患者肌肤的紧贴。一次中药热敷敷贴治疗的时间为20~30 min,敷贴的频率为每天2次。1个治疗疗程持续的时间为3 d[8-9]。口服中药方剂为:知母18 g,生地黄、白芍各15 g,栀子、黄芩各6 g,牡丹皮、白芷、麦冬、藁本各10 g,辛夷、延胡索各9 g,甘草5 g。将药材加水煎煮2次,取汁200 mL,早晚分服。持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

1.4.1 VAS疼痛级别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 对患者的疼痛级别进行划分。疼痛评估时间点为治疗之前、治疗1 d之后、治疗2 d之后以及治疗3 d之后。其中,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以及极度疼痛。得分与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成反比,即评分越高,就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显著,反之,VAS评分越低,就说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不明显[10]。

1.4.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腰部麻醉所致疼痛感完全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2)显效:与治疗之前相比,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大大缓解,腰部活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可进行日常的基本活动;(3)无效: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依然存在,且与治疗之前相比出现了加重的趋势。治疗总有效率为前两者之和[11]。

1.4.3 不良反应 包括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等。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VAS疼痛级别评分情况)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率(%) 表示,采用卡方 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的VAS疼痛级别评分情况比较 对患者给予治疗措施之前,2组患者的VAS疼痛级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 d后、治疗2 d之后以及治疗3 d之后的VAS疼痛级别评分要低于一般治疗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的VAS疼痛级别评分情况比较 (,分)

表1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的VAS疼痛级别评分情况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d后中药治疗组 30 8.12±1.04 5.26±1.45治疗2 d后 治疗3 d后4.07±1.08 2.13±0.54一般治疗组 30 8.13±1.12 7.58±1.24 6.35±0.97 4.26±1.24 t值 0.035 8 6.751 3 8.602 6 8.626 0 P值 0.971 5 0.000 0 0.000 0 0.000 0

2.2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30 d治疗之后,中药治疗组患者无效例数仅为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一般治疗组患者无效例数为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一般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前疼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中医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1/30)低于一般治疗组20.00%(6/3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2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术前麻醉,会激活患者的神经末梢,进而会导致神经末梢部位的缓激肽以及前列腺素等物质大量释放,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器官变得更加敏感,因此也就导致其在手术麻醉后出现了疼痛的并发症[12]。

本文研究显示中医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 d后(5.26±1.45) 分、治疗2 d之后(4.07±1.08) 分以及治疗3 d之后(2.13±0.54)分的VAS疼痛级别评分要低于一般治疗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一般治疗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一般治疗组20.0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为:中医研究认为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主要因手术引起的气血损伤、阴阳亏虚相关,因此滋阴补阳、改善气血是减轻术后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案[13-14]。本研究通过口服中药和中药敷贴两种方案治疗,口服中药方中知母可清热泻火、润燥滋阴;生地黄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白芍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栀子、黄芩可解毒、凉血;牡丹皮可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白芷、藁本可散寒止痛;麦冬可滋阴、生津;辛夷可散寒,延胡索可活血、止痛,甘草调和全方,全方可润燥滋阴、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疏经通络,有效改善术后气血不畅状况,改善机能,达到全身调理效果。而中药热敷是一种传统的止痛方法,通过给予患者中药热敷袋,将含有吴茱萸(有止痛、理气之功效)和白芥子(具有驱散郁结、疏通经络络、止痛之功效)等中草药的热敷袋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并将其敷于患者疼痛部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皮肤表明的温度,在温度的刺激作用下,使得表皮的毛细血管被大大扩张,从而促进中药成分深入患者体内,而发挥出局部止痛的功效。此外,温热的环境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加快患者的恢复。因此,采用中药热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发挥出温热的调节功效,还能够将热敷袋中中草药的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从而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15]。两者联合可调理全身,并改善局部症状,发挥协同效果,因此止痛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出现腰背疼痛等并发症的患者,采用中药热敷和口服中药联合的中医方案治疗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腰背腰部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腰背酸痛抖小腹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