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实践

2019-09-13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高职文化

徐 琼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0 引 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被世代传承,熏陶和感染了一代代人。儒家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则是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和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1]。感恩是个体对于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或益处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2]。学习并传承传统美德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升华与提高。然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传统美德受到了冲击,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之具备相匹配的职业精神和较为深厚的思想内涵。因此,高职英语如何凸显其隐性教育优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地融入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是个值得探索的新命题。

1 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的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感恩教育是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感恩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大学生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为荣”,以“不知感恩,不懂回报为耻”,同时也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3]。

2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2014年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2017年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均指出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习总书记明确指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特征,并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然而,在文化多元化、思想民主化、教育制度化、信息技术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家长们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过于追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社会过于渲染商业气息和追名逐利,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或是停留在表面,尤其是感恩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亲情、师生、社会、学校冷漠;不懂感恩、不会感恩、不愿感恩;没有集体意识、盲目攀比、追逐享受,甚至嫌弃父母和家庭的贫困等,导致出现校网贷、上当受骗引发轻身或犯罪。这对民族、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激发大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党和国家的培养, 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亟不可待。

3 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可行性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不仅授课范围大、与学生接触时间早、授课学时长,而且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启发式、讨论式、演讲、辩论等)、内容丰富(涉及科技、历史、人物传记、家庭美德、热点问题等)。不仅能传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能帮助学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了解不同国家文化,求同存异;通过对成功者、伟人、榜样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提高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能力和用外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高职英语自身携带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使其具备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和优势。同时,《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职英语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5]。现如今,各大高校纷纷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之外,进行感恩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塑造是可行的。

4 高职英语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

感恩教育具有个体性、社会性与示范性相统一;丰富性、多样性与体验性相统一;情感性、情景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继承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征[6]。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21世纪实用英语》BookI Unit3 Thanks, Mom为例:

4.1 深入挖掘教育元素,做好教学的整体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高校学生内心价值取向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达到以深层文化引导学生内心发展的目的[7]。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深挖掘教育元素,协同思政老师明确思政教育点“感恩”。Thanks,Mom是作者写给母亲的信。在信中,作者回忆母亲在他小时候为他所做的一切,并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接着,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见表1)。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内容组织、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任务链等的设计)。

表1 Thanks,Mon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2 重视收集开发教育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思想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生活和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8]。因此,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收集,吐旧纳新,保证其时效性、地道性和趣味性。可以选择如 China Daily、Twenty-first Century、中外重要媒体阅读素材、热点话题和新闻、访谈、国家重要人物的发言、网易公开课、Ted演说、习近平热词、成语、典故、格言、事例等内容。有时根据需要自制开发教学视频、材料和ppt。感恩教育就收集了子女虐待老人的新闻报导、啃老族的访谈节目、父母养育之恩的自制视频、精美的ppt、收集感恩的诗句、成语、典故、格言和事例等。然后,围绕思政教育点将主干教材内容和补充材料进行有效地整合优化。一方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国内外政治文化和思想伦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文化认同、传统美德等教育。

4.3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做好感恩教育的自然引入

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10]。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心与心碰撞的教育,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因此,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第一,利用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社会现象等引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入感恩教育。第二,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协作式学习和思辨式讨论进行隐性教育。第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网络资源、新媒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实现感恩教育。具体实施如下:

课前,下发学习任务单,前置预学。要求学生结合上节课听说部分的学习复习、归纳、拓展感谢句(每个小组至少整理10句);学习云课堂里上传的“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冬至”、“父亲节”、“母亲节”的相关资料、链接和视频,了解时间、活动、人物、事件,并留言学习感受;让学生在收集诸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饮水思源”、“一饭千金”、“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汶川地震的敬礼男孩”等成语、典故、格言、事例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课中,欣赏Martin Hurkien的街头演绎视频(感恩歌曲You Raise Me Up),用优美的旋律和浑厚又磁性的男中音引入学习环境,然后边听歌边填词并学唱,感知“感恩”。接着,通过抢答和游戏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循环的方式逐一表达不重复的感谢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句子,并利用ppt拓展课前线上学习内容,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之后,利用设问、图片、网络视频(节目访谈和新闻报道)针对“啃老族”和“虐待老人”现象引发讨论(见表2)和学习。最后,利用自制视频(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反思、探讨大学生该如何感恩父母、回报社会。课后,发布梯度任务包供学生选择完成。即小组任务:大学生如何感恩(小组代表发言)或现场组织“感恩”主题对话或拍成视频。个人任务:学唱英文歌,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感谢和爱。

表2 讨论话题

4.4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好激励评价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10]。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与现实生活对接,把外在教育要求内化成内在需要。因此,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做好激励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学生知恩,感恩,施恩。教师在课程导学中就明确告知学生课程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即平时40%+期中20%+期末40%。其中,线上学习(观看云课堂的相关视频和学习资料、参与讨论写下学习心得)、参加英语类比赛和活动、课堂的参与情况都会以一定的比值计入平时成绩,借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以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政治性节日(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国际性节日(三八、五一等)为契机,积极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班会或知识竞答等;观看影片并写下感言;举办感恩主题的英文海报设计、演讲比赛、编演情景剧、歌曲比赛等,还利用学校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交院小E”开设专题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例如:当助教、敬老院当义工,义务支教、三下乡、无偿献血,参加社区服务、社会调研、保护环境等)。让学生体验帮助他人和自身价值受到社会认同的快乐,使思想得到净化, 情感得以升华。

5 高职英语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启示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会人生规划;学习兴趣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意识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掌握专业的技能与知识,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懂得感恩、助人为乐、关爱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和回馈社会,成为具有优良思想品格和高度责任感的高级应用人才。感恩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小部分,但是一个漫长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积小善成大德的持续培养过程。需要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6 结 语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高职教育肩负着重大责任。高职英语课程应从教育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媒介等着手。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优势,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人文素质和高尚情操并进,使感恩教育效果最大化,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高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谁远谁近?
档案资料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