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实现强起来
2019-09-12韩庆祥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方位,这一科学判断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明确的理论逻辑和切实的实践逻辑。其中,历史逻辑包含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这两者都蕴含着实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理论逻辑具体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五个是”,它是实现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实践逻辑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八个明确”作为指导思想,“十四个坚持”作为基本方略,将“两步走”作为战略安排,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具体行动,用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姿态奋斗向前。
[关键词] 新时代; 强起来;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7-001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
实现强起来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蕴含着实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即历史的逻辑。
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有内容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报告所讲的“历史性成就”“歷史性变革”及其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即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大根据;“三个意味着”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大根本性标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我们站在了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一个“意味着”,主题是“中华民族”,讲的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来看,不能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割裂开来,后者都是以前者为基础。第二个“意味着”,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由当年苏联解体时的“低潮”向当今的“生机活力”迈进,科学社会主义站在了进一步焕发生机活力的历史新起点上。第三个“意味着”,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式现代化”,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由精神被动到精神主动、由跟跑到领跑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站在了具有理论主体性的历史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心在于以充满自信的心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体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在中国理论界曾盛极一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具有某些“跟跑”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始超越“西式现代化模式”,并注重自身内生性、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和世界性的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它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等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如此。
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时代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近代中国任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个新时期,其历史使命就是谋求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使中国成为大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所思考的问题,大多是“欠发展”的历史方位所凸显出来的根本问题,所提出的任务,大都是“欠发展”的历史方位所必须解决的历史任务。如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而且总体上“富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一个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其历史使命,就是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所思考的问题,总体上是关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历史方位中所呈现出来的根本问题,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也是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方位所提出的历史任务,如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自鸦片战争170多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永恒主题,它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个历史使命展开,朝着这个历史使命精进推进的。
实现强起来具有明确的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逻辑上自然应确立实现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五个是”,实质上就是从五个方面所确立的实现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即理论逻辑。
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主题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夺取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论述,特别值得关注。1他强调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说,前半程已经走过了,现在主要是开启并完成后半程的历史任务。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后半程”的历史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主题讲的是“国家”,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三大和十五大,我们党提出了实现“温饱”“小康”和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由此提出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讲的是“人民”,目标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上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之后,从历史逻辑上提出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1978年以后我国在奋斗目标上的一种发展逻辑。
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讲的是“中华民族”,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逐步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加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而且我们也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主题讲的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目标就是“使中国在世界上强大起来并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古代中国的好几个朝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且在总体上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近代以降,中国处于被宰割、挨打的境地。之后,整个世界的总体格局,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构建起来的。这种世界格局表达的是“西方中心论”,中国处于不利、被动的地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世界担当的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质,就是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调整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旧的世界格局,进而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由此,中国在世界上逐步强大起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目标,就是使中国进一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强起来具有切实的实践逻辑
强起来的实践逻辑,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行动指南的指导下,从指导思想、基本方略、战略安排、具体行动和奋斗姿态五个方面来理解。
在实践上,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在“欠发展”的历史方位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理论,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主要是我国在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的理论,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就是强国理论。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八个明确”是实现强起来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八个明确”,是分别从主题目标、价值取向、总体方略、根本路径、法治保障、国防保障、国际环境、政治保证来讲的。“八个明确”蕴含的内在逻辑是:一是根本主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主题,是围绕强起来这一主线,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二是民族复兴。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奋斗目标。三是人民中心。即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大国成为强国提供价值引领。四是发展理念。这是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之道。五是实施“两大布局”,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这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总体方略。六是战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大国成为强国的战略安排。七是强军战略。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这是实现大国成为强国的军事和国防保障。八是大国外交。即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实现大国成为强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九是深化改革。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强大动力。十是领导力量。即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既强调党的全面领导,也注重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是大国成为强国的政治保证。这十个方面是对“八个明确”的具体分解和深入分析。
“十四个坚持”是实现强起来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实质,就是为实现强起来提供基本方略,其中蕴含的大逻辑,就是使大国成为强国。首先,“十四个坚持”是为实现强起来提供基本方略而确定的。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十四个坚持”也是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提出来的。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使大国成为强国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只有真正解决这一矛盾,才能真正使大国成为强国。最后,“第一个坚持”和“第十四个坚持”分别讲的是“党领导一切”和“全面从严治党”,其实质就是为了实现强起来必须“强党”。强国必须强党,实现强起来必须以“强大的政党”来保障,也必须用“强大的政党”来领导。
“两步走”是实现强起来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站在实现强起来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征程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在我国发展起来使大国成为强国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关键在于要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之后,要实施“两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此,要把着力点聚焦于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既着重解决制约大国成为强国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又不断创造条件,积极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均收入和质量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二步,从2035年到2050年,再奋斗15年,全力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难题,全力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难题,全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让党的十九大报告所确定的“五个是”的目标实现。
运用新发展理念,聚焦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行动。社会主要矛盾体现着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它是判断我国基本国情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惊人的“中国奇迹”,且使“中国奇迹”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从各个方面,全力且聚焦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同理,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要使中国由大国成为强国,真正强起来,就必须全力且集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与全力且集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具有内在的逻辑相关性,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创新发展,与解决“发展不充分”有关;协调发展,与解决“发展不平衡”有关;绿色发展,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第三大攻坚战有关;开放发展,与推进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有关;共享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关。所以,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直接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
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精神状态至关重要。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奋斗目标的实现。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以“小米加步枪”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打败以“飞机加大炮”装备的国民党,也打败军事装备更加强大的日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具有高昂的精神斗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之所以能打败美国军队及其所领导的联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自己的精神斗志和精神高地;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铸就出一种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即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这些饱满的精神蕴含着一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钢铁般意志和必胜的精神斗志,且对改变世界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实施“两步走”的战略步骤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强调“再奋斗十五年”。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中国人民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缺乏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是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就是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强起来也是奋斗出来的!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ZDL12〉)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韩庆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一级教授)
责任编辑 / 易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