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在哪
2019-09-12郭小香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并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世界历史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它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提供了一个中间层级,为实现未来目标创造了条件;为推进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走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创新了实践方式。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 自由人联合体; 世界历史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7-0004-0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人类发展和全球治理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价值理念与构建目标的提出,是对中国乃至人类发展道路与方向的科学预测和揭示,是立足新时代国情、世情的全新人类发展理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通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和世界历史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宣言》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征对《宣言》作出进一步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共产党宣言》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对“共同体”这一重要理论命题进行过深入而持久的研究。他在《〈科伦日报〉第 179 号的社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等论著中都对此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在探讨中,其“共同体”思想被不断丰富与深化,并最终形成和呈现在《宣言》上。具体表现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了以自由人联合体为实质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共同体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直接推动的结果。对高额利润的追求促使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和抢占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打破了各个国家闭关锁国的状态,使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推广,使落后国家从属于西方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最终一个密切联系的世界共同体得以形成。但在资本主义支配下所形成的世界共同体,是一个存在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的共同体,资产阶级在国内对本国无產阶级进行剥削压迫,在国外对落后国家和民族进行殖民侵略和民族压迫,整个世界的劳动人民都在其奴役下进行“异化”劳动,为其创造剩余价值。因此,这样的共同体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共同体,必将引起全世界无产者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今世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与建构,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下实践,它既继承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又对其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提供了一个中间层级,增加了其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需要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物质基础,需要具备私有制废除、阶级消失和国家消亡等一系列条件。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私有制仍然存在,国家依然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构建自由人联合体的条件远远没有具备。因此,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由于其所要求的条件之高,甚至被某些人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诞生对这一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私有制没有被废除,阶级、国家和异质的社会制度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对世界共同利益和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是立足于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现状符合真正共同体价值追求的实践载体。相对于自由人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包容了异质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国家利益,不主张一方立即消灭与取代另一方,而是倡导双方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条件下寻求最大的发展共识,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打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与限制,冲破狭隘的利己主义和民族主义,关注全人类的前途与命运,是基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利益的追求将会从根本上促进世界生产力发展,这将成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巨大助推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及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社会关联相对松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会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现实的“虚假共同体”向未来“真正共同体” —— 自由人联合体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中间层级,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奠定了现实基础,是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重要创新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共产党宣言》
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
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终生,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历史学笔记》等诸多论著中都对世界历史进行了深刻阐述,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正式形成和首次完整表述却是在《宣言》中。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前提、发展动力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是交往形式的普遍发展。在《宣言》中,他们指出,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销售更多商品,在全球不断地奔波和开发市场,打破了各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地域藩篱,最终开拓了世界市场,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1。世界经济交往的普遍发展必然引起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冲破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形成世界性的交流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世界历史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内在需要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推动力。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内在需要就是不断地占有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与一国范围内有限的市场、资源间的矛盾促使资产阶级去开创世界市场,进而开创世界历史。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而激化,为了转嫁经济危机与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不得不极力开拓世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日益走向毁灭。二是资本主义所采取的发展方式,是以普通劳动民众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残酷的阶级剥削使得资产阶级制度产生了“它自身的掘墓人” ,全世界无产者必然联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历史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印证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逻辑,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赋予世界历史进程的方向、目的和价值,并结合时代变化对其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和社會主义制度将会并存,并处于竞争状态,同时合作共赢将成为双方的共同需求。在这一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将进一步展开,资本主义的缺陷和弊病也将进一步暴露,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将充分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推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发展了世界历史的实践方式,具体体现为由对立斗争转变为协商合作。
世界历史也是人类的实践史,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来推进实现的。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获取更多利润开拓了世界市场进而使世界历史得以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开拓是西方资产阶级通过对落后国家的殖民扩张实现的,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走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则是要依靠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殖民扩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两种实践方式从性质上来讲都是对立斗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指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前,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存在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断进行革命,消灭阶级。马克思所说的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显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只存在对立与斗争,不可能存在合作共赢。
在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矛盾,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面临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摒弃一味斗争的思维,基于“利益攸关性”和“共同发展”建构平等、互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个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搁置意识形态问题,求同存异,建立平行结构的伙伴关系,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合作,以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从实践方式来看,更加平和、开放与包容,这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发展。
(本文是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项目“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项目批准号:YXL2016ZD03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作者简介:郭小香,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易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