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2赵琴生
赵琴生
摘 要:将对问题解决式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并详细探究高中数学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问题解决;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则可以有效满足人们需求。因此,必须掌握这一教学方式的特点,并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特点
高中數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的性较强,这也就意味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明确[1]。其次,序列性,即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只有保证认知操作与心理操作严格遵循相应顺序,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题目不能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高中数学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的策略
1.合理选择切入点
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活动中,要想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教师应该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问题解决基础上深入了解生活和数学知识的关系,还可以让其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其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其数学运用意识的提升,并尽可能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而在具体交流、探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其更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研究中。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与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小组成员划分的合理性,并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在这一开放环境下,学生会逐渐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并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有利于其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另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设计探究性较强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素质。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将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时,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开展高效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以学生知识获得特征为依据展开分析,并结合对题目的理解,总结出各种类型题目的解决思路与基础方法,为学生解题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有益观感进行开发,把学生数学思想培养当作教学重点,引导其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深入探究各种问题。另外,高中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入手,对问题信息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并让学生通过探究与训练,掌握问题解决方法与思路,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以人教版必修一“集合基本关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来对相应知识进行导入,如:正方形不但是矩形,还是四边形,那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其关系?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那么这一四边形和其他图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学生会给出不同答案,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相应概念,如子集、集合等,让学生共同探讨出答案,以此来加深其对集合知识的认识。
3.增强问题探究效能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问题导学条件的分析工作,对问题设计动机进行明确,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问题探究效能。高中数学知识和初中知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递进式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其更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必须保证实际意图的指向性与清晰性,只有这样才能驱动学生更好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并使其展开自主学习,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与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2]。
综上所述,将问题解决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掌握目的性、序列性等特点,并通过合理选择切入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增强问题探究效能等措施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陕振沛,宁宝权,郭亚丹.“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99-200.
[2]任自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15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