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2019-09-12林伟华
林伟华
摘 要: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创设情境教学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效果,使情境教学在小学课堂上更加有效,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突破新授内容的重难点。
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教学;兴趣;生活化
新课标提出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抽象化数学的表面。经过教改的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情境开展教学的环节。可见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小学这个学龄阶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情境辅助教学内容。如何充分地利用情境教学法使其发挥有效作用,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的现代儿童心理学家说:“所有的智力工作都取决于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想法。让学生从接受知识灌输的被动状态到急切求知的主观欲望。这样,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小学生大多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通过引入小朋友熟知的动画场景及人物,创设有效的、适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分一分与除法”时,作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十岁生日Party”的情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布置精美的场景,大象、小鹿、犀牛……来到了小白兔家参加派对,派对上有糖果、草莓、橘子、苹果、奶酪鲜花和气球等等。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仿佛真的来到了生日派对,兴致勃勃。作者问:“这里有6粒糖果,每2粒装一盘,可以装几盘?”学生纷纷举手回答:“3盘。”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动手开展“分一分”活动。在愉快的情境中,“分一分与除法”这个主题随之展开。就这样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有趣、有效地探索知识。利用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例导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并从中提取本节课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的情境对课堂便是有效的。
二、通过情境教学法,突破新授课重难点
情境教学法一般从一节课的开始就引入,也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通过连贯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同时巧妙地突破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作者创设村长给小羊们发红包的情境:喜羊羊拿到了10角的红包,而懒羊羊拿到了1元的红包,懒羊羊因为硬币数量少而大哭。引导学生思考“村长公平吗”,从而产生矛盾,引发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1元=10角,通过完整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明确:1角=10分。同时利用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而在巩固练习中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紧接着创设懒羊羊去买棒棒糖的情境:怎么样用不同的硬币买到1元钱的棒棒糖。让小朋友帮他选择付钱的方式,在轻松的过程中直接完成了本课的重点“人民币的互换”,自然引出1元人民币的三种兑换方法同时对新知进行巩固,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情境掌握了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用不同方法进行人民币的互换。
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有效解决平时不易解决的重难点,不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让学生在脑中将重难点与情境相联系产生深刻的记忆点。
三、从生活化情境中提取数学化信息进行有效教学
如果说情境创设是一种手段的话,那它的真谛是提取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只有发挥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作用,这种情境才能起到效果。如果对情境本身下了太多功夫,喧宾夺主而忽略了利用此教学法的真正意图则将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而且会偏离主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打乱逻辑的思维。所以,当我们创设一个情境,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如何突破重难点,更要思考的是这个情境到底是不是具备“数学化价值”。
三年级第一学期“平方米”的教学中,考虑到情境创设不单单只从趣味出发还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性,要紧扣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作者创设了让学生亲自站在一平方米的空间内,以及体验一平方米的空间大约能站多少人这样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这一情境的创设不光包含了有关面积的数学化信息,同时包括了平时生活场景,将两者相融合进行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数学化”能力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四、与时俱进创设情境促发展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情境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而且丰富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突破新授课重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學生的信息更新能力也越发强大,因此与生活挂钩的情境教学法必不可少,教师应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教学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5(20):176-177.
[2]李继芬.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6(2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