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语文课堂研究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019-09-12杨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盘古移情神话

杨霞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何教学一直是值得探讨的主题,《哪吒闹海》《开天辟地》《嫦娥奔月》此类课文是否能研究出一些教学范式是值得深思的。既然是神话那么就要追问“神在何处”;既然是故事就要梳理“情节脉络”;既然塑造了人物,就要能感受“人物形象”;既然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那么就要习得这种文体的文学特点及文字风格。经过这一番解读,笔者在戏剧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便总结出一些范式,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的展开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供大家商榷。

一、神话体裁重在激趣

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是巨大的,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读者们可以不识字,但故事却妇孺皆知,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DNA。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无外乎它的趣味性: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打碎了人们的思维壁垒,阅读之余有一种欢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在执教《开天辟地》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类的课文时,老师往往可以专注于一个大问题:盘古是怎样用他的神力和躯体开天辟地,化身万物的?这个问题统领了全课,又把住了文体的内核,让儿童带着浓浓的趣味来读情节,品词句,悟人物。在课堂的结尾处问道:孩子们,你们相信这个故事吗?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深度思考,这种大胆却又回归本质的提问让儿童对神话体裁的作品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情节梳理在于厘清

儿童是喜爱听神话故事的,神话故事最吸引人的便是情节。因此,学故事首先是学情节。《开天辟地》的情节非常清晰,从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身万物,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次展开。作为一个神话故事,它环环相扣,情节也是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

通过提问引导让儿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了解情节的推进,并适当概括。通过“撑”字的动作体会,“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的图片解析,让课堂的呈现更生动、有趣,故事情节更明确、清晰。再通过情绪的渲染让儿童对情节有了更深的体悟,随着情节的一步步推进,儿童的情绪也一步步高涨。由于情节不断变化,到了“化身万物”时,悲剧色彩开始出现,可运用一段音乐进行渲染,把课堂推向高潮。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蕴含在字里行间,一步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勾画重点词句谈体会,指导朗读,是一个逐步深化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体会词句的学习中,理解故事含义,塑造人物形象,将单纯的词句训练向思维训练过渡是情节厘清的要义。

三、角色感知在于移情

支撑神话故事的是其塑造出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成为读者心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或伟大或智慧的光芒,感知这些角色重在引導儿童移情。

《开天辟地》中盘古的伟岸形象,像一首悲壮的英雄颂歌唱给后世的炎黄子孙来听。老师要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体会,通过表演“撑”这个动作对学生进行采访,“有什么感觉”“手那么酸为什么不放下”“就歇一会儿吧”等问题勾画出盘古的内心世界:很累很酸,但绝不放弃。因为不能前功尽弃,因为心向光明。这样,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就更生动真切了,确切地说对神话英雄有了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感动。在体会人物形象时每个环节的结束语都是: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断让儿童丰富对神话人物的认知:力大无穷,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对于人物形象的解读达到移情的程度。

移情原本是一种心理学用词,一旦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时,意味着教师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同样的,当作为读者的儿童移情于神话人物的角色中,学生所体验到的便是角色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伟大与神力,这必将能使学生对人物有最真切的体悟。

四、文字特点重在感受

相比较而言,神话故事由于叙述的年代不同,其文字特点与普通的记叙文、说明文等课文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开天辟地》是非常经典的神话故事作品,这篇课文侧重于一个大神——盘古的塑造。他是孤独的神,却又是伟大的神!他的一举一动,他的神力,他最后悲壮离去,都是顶天立地的。这篇神话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文字以短句为主,辅以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充满诗意,像荷马史诗般,有一种磅礴的美,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英雄的伟大。那么这样的文字特点该如何习得呢?老师可运用发现法,让孩子们观察,寻找里面的近义词、反义词,再讲到对仗的特点,随后通过朗读指导,感受文字的魅力,最后让孩子们学着使用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可以先讲主句,“轻而清……重而浊……”,再让学生寻找类似对仗句式,并全屏出示进行朗读,感受这种句子的节奏感。通过图片的配合让孩子富有情趣地朗读,更多了份趣味性。这种对语言的感受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最终会化为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戏剧语文关注文本体裁的特点也就是重点关注它的戏剧元素,神话故事中“神”的部分戏剧冲突是比较明显,比较容易引起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兴趣;关注故事情节的跌宕或流畅,如先开天辟地,再顶天立地,最后化身万物,如同一部剧,动人心弦;关注角色的体验移情,如体会“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撑”,并关注细节背后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一道微光”是什么光?“微笑”是怎样的笑?关注文本的语词特点——大面积的短句及对仗,这是中国古典剧本文学中的主要成就之一,如《牡丹亭》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等,读一读,意蕴全出。教师将课堂上得立体,将人物解读得立体,最终这个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也会给人立体的感受与经验,达到讲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较高境界。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盘古移情神话
东方神话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盘古开天辟地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盘古
盘古
神话谢幕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