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如何拓宽识字途径
2019-09-12王丹阳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师的重点任务,同样也是难点。为此,教师要开创识字的方式,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运用常用汉字的方法以及发展学生认字的方式三个方面来简述教师教学的拓展途径,希望教师由此通过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文字教学焕发光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途径;识字兴趣
一、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中,若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再精彩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徒劳无功。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对其抱有积极的情感。所以如何培养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去主动学习是非常关键的[1]。首先让他们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可以绘画的形式将文字表现出来,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而“鱼”字是一尾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以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文字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样,将美术也运用到了语文的课程中,可谓是活学活用。
二、让学生运用常用认字的方法
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注意观察文字的组成结构和特点,指导学生怎样去发展学习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熟识的文字用拆一减一的方法来学习汉字,例如,“口”字,加个“十”就成为了古人的“古”字。以这样换部首的方式来让学生摸索学习,同时体会汉字的规律,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
三、发展学生认字的方式
(一)在娱乐中学习认字
现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为识字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的,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文字带来的乐趣。文字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以促使他们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可谓是学习的最好方式。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对读书学习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认识文字的形状。也可以让学生猜猜或者互相比一下谁最聪明,这样可以以快速的动脑筋通过比赛的形式,想出最好的记忆方式来更好地表达文字。
(二)了解汉字文化的来历
中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字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现在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接触到文字,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到文字的地方,细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到处都充满文字的魅力。
教师可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给学生讲起汉字的来历,从日常生活中体现汉字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象形字来告诉学生,古时候的汉字是通过物体的性状和特点来记录的符号,人们通过这种符号来记载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演化到今天的汉字。
汉字的含义也有很多,每个汉字都有深层的含义,比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如果名字带有“博”字,大概是父母希望孩子学识渊博,博识涵养,如果带有“熙”字,则表示明亮、吉祥、光明等等。教师通过生活的识字策略,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认识汉字为语文素养打下基础。同时如果能让学生时常观察学习生活中的汉字,随时随地认字,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三)字谜识字法
教师还可以根据文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字谜认字,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课乐趣,还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比如教“从”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谁愿意表演,让两个人上台站在一起,并问其他同学两个人站在一起是什么字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地记住学习的每一个字。这样学生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来突破掌握字形的重点难点。
(四)形近字顺口溜
“编字谜”在识字教学中能够轻松地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难教的生词,这种教学方式不管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老师在教导学生时可以举例,例如:两座山交朋友就是“出”,这种方法会更容易记忆。同时组字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写几个字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自由地组成一段话,更能加深记忆。
(五)在书籍中教师可反复地教学生认字
对于学生而言,初读课文难度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在反復的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要引导学生不断巩固复习课文,要让汉字反复的与学生见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识别课文,把需要教的文字通过看图识字或者通过游戏编成句子、儿歌短文来让学生独立阅读,提高识字效率。
汉字奥妙无穷,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更好地拓展识字的兴趣。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
参考文献:
[1]张潇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插图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D].北华大学,2018.
[2]刘艳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27.
[3]戴慧武.浅谈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如何拓宽识字途径[J].学周刊,2014(5):170.
[4]赵宪丽.拓宽低年级识字途径 激发识字兴趣[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3(1):387.
作者简介:王丹阳(1993.5—),女,汉族,籍贯:山东高唐县,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