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画结合 情景交融

2019-09-12陈姿娟

中华书画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画院花鸟画

陈姿娟

1974年生,浙江武义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国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出版有《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7册)。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有机结合,使山水画更富有意境,而表达诗一般的意境美也正是宋代花鸟画色彩运用的审美追求。

宋诗、宋画中体现的宁静安谧,与唐诗、唐画中激昂、奔放和华美相比,更多了一份静观自然的闲趣。这种以诗入画、提倡诗情画意的审美思想,在宣和时期得到宋徽宗的大力推行,对院内外花鸟画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广招人才,充实画院益兴画学,以古诗为考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考取第一名的作品画的是一群蜂蝶追随在马蹄后面;又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此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與此同时,在画院还提倡学习文字学、经学,提高画家的文学修养。这种措施—直延续到南宋末期。

重意、重神、重抒发的诗情画意,对画家创作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色彩的表现既要遵循格物致知的“随类赋彩”,又要满足意境美的需要而作主观的色彩处理,使之更有助于对作品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充实与表现,成为画家对情景交融的色彩综合感受。

画家与自然景物达到物我一体时,依自己的感情产生的色彩更为动人,正如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四季的感情色彩给花鸟画创作色彩情境美的总体把握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与参考,春花之怡人,夏卉之热烈,秋草之劲疾萧瑟及冬雪竹之清寂疏寒,都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南宋大量的团扇小品则在方寸之间将情感表达更趋于细腻、微妙而意趣无穷,故“诗人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而画者其所以豪夺造化,思入妙微,亦诗人之作也”。情感的抒发来源于对自然的悉心观察,表现为物我相忘的诗境。

责任编辑:韩少玄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画院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
各行各业办画院正造成当代文化灾难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