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银行学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2019-09-12冯柳华
冯柳华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 货币银行学 课程改革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的货币银行学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必须对其创新改进,才能全面深化学生发展,助力我国经济成长。
一、丰富课程内容,贴合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财经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时代处于发展变革之中,因此货币银行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如果仔细观察货币银行学的具体演变程式,不难发现其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模式一直都在不断地更新变革。当前时代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金融产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中介等行业组成部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這就要求货币银行学课程能够与时俱进,贴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明显滞后,甚至有许多课本中的金融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解释现有金融实践模式的具体操作,这使得专业人才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广大教育单位必须使用更加优秀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对于当前时代下的知识内容的理解。
二、深化教研关系,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货币银行学的了解,专业的师资团队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这是为学生展开教学的关键内容。在进行工作建设的时候,教育单位必须全面深化教师团队的整体建设高度。具体做法在于以下几点:首先,组织所有货币银行学专业教师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组织所有教师深入到教学研究活动之中,并展开相应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以此来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层面,深化教师对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了解,全面提高教师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认识。除此以外,教育单位还可以聘请大量从事于本专业的专家学者,并要求学者为广大教师召开相应的培训会议,以此来为广大教师提供最为新颖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深刻领略到互联网金融所为货币银行学带来的影响;其次,教育单位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测评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进行定期审视,并将每个学生的具体意见作为改革教师团队的基础,有效提高教师在课程中的投入力度以及教学质量。
三、更新考试内容以及考试评价标准
就目前来看,我国广大教育单位中货币银行学的考试范围主要就是教学大纲,并未与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背景相互贴合,如果仅仅凭借此项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考核着实有些不平等,更无法充分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所在。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单位能够更新考试内容,转变原有的单一考试评价模式。一般来讲,大多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通常是采用“四六分”,也就是平时成绩占据后续考试进程分数的40%,而期末考试成绩则是占据60%,虽然这种考评体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深入到课程之中,但是依然有些许不足之处。首先,货币银行学的考试内容一般都是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如果无法贴合时代,那么学生的学习水准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就以往的“四六分”模式来看,通常是以学生的考勤状况以及课堂表现做出衡量,教师需要将其转变为案例式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评价,深化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货币银行学作为我国教育单位中的重点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但是就以往来看,其教学模式尚且存在问题,广大教师必须花费充足的时间予以改革创新,寻找出最适合学生以及互联网金融背景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参考文献
[1]王劲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62-63.
[2]邱宜干.《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J].科技资讯,2018,16(07):156+158.
[3]韩栋.基于成果导向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0):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