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钛板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的临床价值
2019-09-12胡雪华陈林林
胡雪华 陈林林
1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2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颌面部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总发生率为10%,是临床常见骨折疾病,由于颌面部骨组织结构复杂且骨质薄厚不一,在受到外力间接或直接暴力打击时极易发生骨折[1-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方式为颌面部骨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少、愈合快的优势[3]。本文旨在探究对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患者予以微小型钛板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患者,因固定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均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的诊断标准,并已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外,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并已将意识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等排除在外。研究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52±10.58)岁;其受伤类型: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9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37±10.24)岁;受伤类型: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内固定,方法为:采用钢丝结扎固定,术者采用不锈钢结扎,弹力橡皮圈、带钩牙弓夹板等器械,根据骨折部位选取合适手术切口与固定方法,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研究组则予以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方法为: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各种基础检查与排除手术禁忌,清除患者口腔异物等。术中根据患者骨折情况与部位进行口内切开复位内固定,给予患者鼻腔插管麻醉。术中对于上颌骨与颧骨骨折的患者给予其行内口切开骨折复位,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对于下颌骨折者,如果患者骨折线正中颏部位,则在口腔前庭沟黏膜处做手术切口,严密检查骨折部位情况,给予患者采用人体结构钛板固定骨折处。以上手术操作均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情况实施,并且采用钛板大小情况也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实施。术后给予患者二级护理干预与口服抗生素等药物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指标。并发症:咬合关系不良、感染、错位愈合。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愈合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所需时间。疗效评价:(1)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其张口度、咬合力等均恢复正常,面型结构对称;(2)显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体征如张口度、咬合力及咬合关系渐趋向正常;(3)有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体征有好转;(4)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咬合关系等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93.55%>70.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41,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手术所需时间、愈合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对比 研究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6.45%<25.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口腔颌面功能对人们咀嚼、语言、表情、吞咽等有着重要作用,一旦出现骨折不但影响咀嚼等功能,还会产生脑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4]。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29,P<0.05。
微小型钛板能够有效改善以上问题,该手术是通过采用质量较轻、质地佳、人体结构微小型钛板材料进行治疗,术中以钛钉经过骨皮质固定骨折部位,对其他组织无较大损伤影响,并且能够贴合人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相容性[5]。
本文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方式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进而减少切口暴露在空气时间,为降低术后咬合关系不良、感染、错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率提供保障,最终加快患者术后骨愈合速度,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微小型钛板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效果优于传统内固定,术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