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
2019-09-11何桃英聂瑞伟
何桃英 聂瑞伟
摘要:传统技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态下孕育而生的。传统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受市场的冲击和科技的影响以及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传统技艺难以为继,甚至出现消亡的现象。针对此现状,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传承 保护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积累,并传承发展的。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技艺受到极大的冲击,众多传统技艺已走向衰退甚至消亡。一些优秀的传统技艺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占,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会有灭绝的危险。为此,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抓好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就拿赣县区来说,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有省级项目1个:田村花灯制作技艺;市级项目3个:食贡制作技艺、黄元米果制作技艺、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其中花灯代表性传人刘盛涵已经80多岁,且身体大不如前,几乎不能独立制作花灯了,目前得到其手艺真传的几乎没有,这门手艺岌岌可危。食贡代表性传人相对年轻,四十来岁,然而会这门手艺的仅此一人,年轻人不愿意学,传承乏力。黄元米果和客家擂茶这两门技艺稍微好一点,除了有代表性传承人,还有一个相对庞大的传承群体,加上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传承保护的后劲还是比较足的。那么,针对如此现状怎样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呢?
一、抓好传统技艺的申报立项工作
传统技艺的申报立项,可以让散在民间的传统技艺得到政府的关心和相关政策资金的扶持,使之起死回生,焕发新的活力。以赣县区为例,2006年以来,当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一些比较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传统技艺进行了普查,对田村花灯制作技艺、食贡制作技艺、黄元米果制作技艺等项目采取挖掘、记录、建档、恢复、保存、传承、传播等系列保护措施,并先后确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抓住时机积极向省市申报,使之上升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样一来,这些传统制作技艺就有了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传承保护就有了保障。
二、抓好传承人群的保护和培训工作
传统技艺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就是传承人,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应放在首位。许多传统技艺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甚至产生不了经济价值,导致从事传统技艺的人经济收入非常有限,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出现传承人严重的断层,技艺面临失传的状况。为此,对一些弱势传承人或传承群体,政府部门应出台政策激励机制和资金扶持力度,整体上保护和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班纳徒传艺,吸引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
三、保护好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
传统技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态下孕育而生的。传统技艺生存土壤的破坏,是导致传统技艺消亡的重要原因。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小镇,不失为赋予传统技艺生存土壤和充足养分的一大举措。近年来,赣县区把黄元米果项目纳入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整体规划,实行生态文化空间整体性保护,打造以“黄元米果文化”为核心的休闲旅游特色小镇,建起了黄元米果展览馆、体验园和加工车间,以图文并茂、实物展示、情景再现、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黄元米果历史渊源和制作流程。这样,整个黄元米果的文化空间就得到了有效保护,黄元米果这项技艺也就能够在这样一个有充足养分的土壤中生存发展。
四、让有市场潜力的传统技艺进入商圈
适应时代發展,推动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技艺转化成文化产品(或者商品)走进商圈,提高传统技艺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当下应积极尝试的一条路子。以黄元米果为例,过去黄元米果是采用灰水(俗称“黄元柴”烧制的碱水)浸泡方式保鲜,保质期短还不便携带。为此,传承人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改良保鲜方法,采用真空包装,解决了其保质期短又不便携带的弊端。过去黄元米果充其量算是传统技艺的一个产品,自产自销,人们只是用来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算不上是商品,几乎没有商业价值。如今,由于改良保鲜方式,黄元米果的保质期大大延长且便于远程运输,已经具备商品的特质。通过实体店、超市、电商等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非遗产品的黄元米果真真切切地变成了商品,走进了商圈,走进了现代生活。这样一来,传统技艺就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熊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利用之探索[J].江西非遗(论文专刊),2018.
[2]路保利,赵友. 民间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衰落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作者简介:何桃英,赣州市赣县区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聂瑞伟,赣州市赣县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