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9-09-11陈曦
陈曦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变得越发的重要,事业单位在促进社会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更应规范自身管理,实现持续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营过程的关键部分,是事业单位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薄弱之处,影响了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因此,本文以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入手,分析目前内部控制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提供改进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用
最近几年,国家越发重视事业单位的发展,不断向其投入财政资金,优化事业单位管理,使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础工作,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它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防范出现财务管理风险,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及时发现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杜绝资金浪费、贪污腐败的现象,另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监控,合理安排相关资源,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保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行为,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始终良态运行。
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保障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利用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对会计数据、资产使用的全过程管控,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规范员工的相关工作行为,需要事业单位全体工作者的共同参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从而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管理和经营行为合理合法的依据。政府财政部门拨款给事业单位,但并不会参与到其资金管理中,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者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与监督。然而,当下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很缺乏,管理和经营活动也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参照,员工不支持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员工还有严重的抵制情绪,制定的规则经常被改动,职责不明、越权审批、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财务管理较为单一化,效率低下,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工作者专业素质缺乏 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工作者的工作素质和内控意识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是作为旁观者来看待内部管理过程,内部控制意识滞后,财务工作者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不能满足相关岗位的需求条件,在内部控制引领与宣传方面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缺乏一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监管
很多事业单位还不能够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而对财务管理的重点无法掌握,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统筹的单位,只是强调现金管理,而对于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实行良好的成本管理与监督,不能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内部控制重点不明确,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发展要求。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岗位的设置不够科学完善,责权不明,各个部门处理问题时会出现扯皮现象,管理者不懂得放权,对财务工作管的太多,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向前推进比较困难,很多岗位都职责不明、形同虚设,会计工作者素质不达标,财务数据处理混乱,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四)事业单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虽然以财政拨款为主,但管理和运营过程仍然处在动态环境中,必须具备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出现资金风险。然而很多事业单位风险意识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定位不准确,缺乏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领导者不注重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落后,风险防范执行效率不强,无法有效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对正常运营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危机无法快速得到解决。
二、内部控制在事業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提升相关财务人员的素质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者是要进一步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的操作流程,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亲自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内控活动上的引领作用,最终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管理机制。其次,要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事业单位管理文化中,促进财务管理思维的提升,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增强部门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最后,要进一步落实内部控制责任人,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素质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更新其财会知识和技能,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吸纳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逐渐形成有效的内控人才支撑体系。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文件,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管理机制进行细化,分析内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会计控制、绩效考评、人员权责等问题明确化,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量化经营管理环节,根据相关的制度规定应对突发状况,在解决问题时有章可循,最终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 加强内部审计
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被有效执行。首先,事业单位要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配备专业的内部监察人员,全面监督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不仅如此,在内部控制监督过程中,要实时反馈监控数据,为进一步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信息化系统引入到内控监督流程中,提高监督的权威性与科学性,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效率,使得事业单位规避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要接受外部监督,引入外部审计机制,让第三方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监督,提出客观有效的改进意见,杜绝出现腐败行为。
(四)构建信息化平台 注重风险防范
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渐走向信息化,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够提升财务分析决策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交流,形成有效沟通的桥梁,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人员要积极共享数据,利用信息化平台,保持原始信息的真实可靠,将计算机引入到内控监督流程中,提高监督的权威性与客观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物资的采购环节、相关现金的支付环节等实施严格的审核,定期核查原始凭证,形成制衡机制,保障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內部控制管理的完善与优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有效的保证,是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高效稳定运转的前提,应当受到全体工作者的重视,因此,事业单位要找出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不足,寻找解决策略,从制度、理念、监督、意识、风险防范等各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的应有的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梅.内部控制制度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8 (12): 82-83.
[2]王陆.浅谈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8).
[3]付传洲.探析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及实施办法[J].纳税,2018 (6): 67-67.
[4]薛霞.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7 (16):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