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进展

2019-09-11郭祎李胜超

创新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旅游业

郭祎 李胜超

摘 要: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我国旅游业制度创新的188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出研究者、关键词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内涵、动因、阻碍、举措、对策等;研究的主要议题集中在重大事件影响下的旅游业制度创新、旅游业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旅游业制度创新与行业发展等3个方面;但其研究多停留在应用层面,很少涉及对旅游业制度创新内在机理的分析。

关键词:制度创新;旅游业;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592.7;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5-83-10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5.01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到初步小康型旅游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期间有许多制度相伴而生,并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演变,其释放的能量成为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制度建设起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制度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和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在政策研制过程中,不断致力于制度创新,借助创新的制度体系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本文界定的旅游业制度是指由各级政府制定的针对旅游业的制度改革和创新。而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是指专门针对旅游业制度进行的学术性思考和研究,包括研究者自身拟定的相关制度的提出以及对于现有各级政府旅游业制度的理论评价与实践分析等。本文运用CiteSpace量化分析我国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相关文献,总结旅游业制度研究的方向与内容,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旅游业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2 我国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总体概况

2.1 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搜索数据的范围限于中国知网(CNKI)中的6个主要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过程中使用了文献计量学方法并借助Excel和CiteSpace等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具体检索步骤如下:①数据收集。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检索,采用的搜索主题词为“制度创新”并含“旅游业”,匹配方式为精确匹配,时间不限,共检索到199篇论文,检索日期为2017年1月27日。②数据筛选。首先对论文进行初步筛选,依据文献主题剔除明显不相关文献,共得到191篇文献;然后对文献的摘要、引言和研究结论部分进行仔细阅读,根据内容再次进行文献筛选,最终得到110篇期刊及會议论文和78篇学位论文,共188篇文献作为综述的数据来源。③数据分析。将所选取的188篇文献以txt文本格式导入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在CiteSpace软件中,论文划分阶段依据“Time Slice”设置为1999—2017年,按照每一年一个切片进行设置;阈值“C CC CCV”分3段设置,分别为“1 1 20、1 1 20、1 1 20”;在“Top Nperslice”中输入阈值“50”,即选择每年前50个,对文献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后,可视图形显示形式“Visualization”中按照聚类视图方式进行显示选择“Cluster View—Static”和“Show Merge Network”,然后运行CiteSpace软件,绘制出旅游业制度创新领域的研究者、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时区知识图谱,并导出相应的文献计量数据,对图谱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我国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研究进展。

2.2 文献年发表量

从刊文数量上看,学者对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呈较强的波动状态,其峰值出现在2003年、2009年、2012年,见图1,主要是由于旅游业受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入世、2007—2009年的环球金融危机等环境的影响亟须改革,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检索到的第一篇相关文献为1999年周玲强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的文章,作者从旅游业制度创新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业的应对策略[1]。令人深思的是,近3年来我国旅游业逐渐向纵深发展,国家和区域层面关于旅游业的新政策频频涌现,但并未引起研究的同步关注。可能是由于政策创新的实施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检验,也可能是过于频繁的旅游新政策导致学者自身并未完全消化。诚然,也包括一些新政策在学术界颇具争议,依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2.3 文献来源分析

从文献来源看,110篇期刊及会议论文,分布于90种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中。其中,旅游学核心期刊《旅游学刊》发文数量最多,为4篇;其他旅游学主要核心期刊《人文地理》等也都有所刊载。其他刊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经济学核心期刊《商业时代》和《中国商贸》等,见图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业制度创新是旅游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热点话题。

2.4 主要研究者分析

从图3、图4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研究者非常分散、不够聚集,说明旅游业制度创新这一主题并未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个主流研究方向。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学者是刘莹和周玲强。这些研究者在空间分布上,没有突出的地域性。

2.5 关键词词频分析

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对188篇论文的主题与关键词进行提取整理,词频出现最多的是制度创新,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制度创新与旅游业发展,包括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与旅游资源、制度创新与乡村旅游、制度创新与生态旅游、制度创新与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见图5、图6所示。

2.6 高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是反映文献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评价文献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表1列出了我国旅游制度创新方面的10篇高被引文献。从被引频次来看,冉斌2004年发表在《经济纵横》期刊上的“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被引频次最高,为116次。从年均被引用次数来看,马波2007年发表在《旅游学刊》上的“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和王兆峰等人在2012年发表在《经济地理》上的“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年均被引用次数较高,分别为11.50、11.40。这些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章相对集中发表于旅游类和经济类的高水平期刊上,引用频次最多的5篇文章中有3篇发表在《旅游学刊》,1篇发表在《经济纵横》,1篇发表在《经济地理》。

3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研究进展

根据文献的热点研究领域和关键词梳理,学者对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内涵

在内外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旅游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期,旅游业的功能、形态、结构、动力都面临深刻的变革。汤桂荔认为旅游制度创新内涵主要包括旅游管理创新、旅游组织创新、旅游市场创新、旅游政策创新等4个方面[2]。卞谦和邓祝仁则认为旅游制度创新应该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市场创新[3]。

3.2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动因

政府的意愿和制度创新能力是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4],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制度创新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和诱因的[5]。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化进程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与诱致性混合变迁的过程,其旅游管理体制变迁是产业演进的重要动因[4-6]。制度创新必须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升级的辅助动力机制,协调旅游业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推进旅游产权创新,融合当代文化和民族文化,最终为其产业升级提供支持[7]。

3.3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阻碍

我国旅游业制度创新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与困难。从政府层面来讲,我国旅游业发展采用“政府主导”模式[8],管理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晰且表现出较强的部门利益倾向[9-10],地方保护主义严重[11],削弱了政府对旅游市场管理的效率。从企业层面来讲,旅游产业内部企业产权不清[11]、职工休假制度不健全等[9],阻碍了企业对旅游业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

3.4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举措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举措包括:旅游经纪人、管理层收购(MBO)、国际旅游岛等。

旅游经纪人是指专门从事将旅游产品由生产供给者转移给消费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鲁明勇提出在发展旅游业时,既要通过构建旅游经纪人制度体系规范旅游经济行为,又要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促进旅游经纪人制度创新,增大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实现旅游扶贫目标[12]。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成本、激励企业家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显示了重要作用。毕明建、王兆海认为管理层收购为山东省国有旅行社企业和山东蓬莱国有饭店的体制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13-14]。

国际旅游岛是指通过一系列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创新和安排,消除旅游业进入障碍,即实行旅游业产业开放,促进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接轨并获得发展的岛屿区域[14]。王红、夏峰基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海南旅游业、服务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15-16]。

3.5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对策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对策或者实践是学者研究最多的方面,这些研究主要从不同的创新主体、相关的社会和理论背景、各种旅游业态的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制度创新实践等多个角度展开。

3.5.1 不同主体的旅游业制度创新。旅游业制度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由于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协会较少,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旅游服务的供给涉及社会上的众多部门,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仅仅通过市场的作用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宏观政策和管理制度合理与否至关重要。政府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5],学习先进经验(如泰国的旅游警察制度),建立健全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体系[17],创新体制机制(如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18]、组建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等[19]),从而保障各阶层都能及时获得公共产品和享受公共服务,维护旅游产业的合理秩序[10]。企业应转变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21],同时在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有所突破,才能真正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2-23]。

3.5.2 不同业态的旅游业制度创新。旅游业是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综合性行业,涉及众多业态,学者们主要关注景区、饭店、旅行社的制度创新。

景区管理要从明确风景旅游区的管理权[24]、实现风景旅游区管理权与使用权的分离[24-25]、建立和完善风景旅游区的监督机制[24-26]、加强對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27]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同时,转让经营权逐渐成为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28-29],但政府、企业和当地利益相关者要各负其责,在法律规制下进行经营权转让[30-31]。

饭店企业要持续推进制度创新[32]。周玲强、韩振华针对新兴的农家旅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实施“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33]。伍蕾、杨宏浩指出未来我国饭店等级评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可从评定主体结构转化、评定制度规范化运行和评定内容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考量[34]。

旅行社可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3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型、服务型政府;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三是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5]。而针对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可探索“柔性管理”“长处管理策略”“公收佣金制度”和“小费制”等制度创新[36]。

3.5.3 不同地域的旅游业制度创新。区域层面:区域旅游一体化本质上是要通过某种制度创新来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关键是要实施能够对两地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創新[37],这就需要进行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38-40],包括区域合作的目标创新、组织和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38]。具体的创新制度包括:行政区划调整[6];设立旅游发展基金[41];合理制定政府与旅游企业在责、权、利方面的配比政策、旅游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在自主权方面的政策、旅游税收政策、旅游产品价格政策等;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和竞争有序的产权市场;在旅游企业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委托代理制度、监督与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诚信、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等[42]。

省域层面:苏腾、周文彰、贾国宏、周武忠等学者分别对广西、湖南、黑龙江、海南、四川、西藏、浙江、江苏等省域的旅游业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43-52]。

市县域层面:张秀君、孙涉、高布权、高建岭、刘莹、彭辉等学者对西安市、南京市、青岛市、延安市、汕头市、郑州市、常德市、张家口市、福州市、重庆市等地的旅游业制度创新进行了探究[53-63]。

3.5.4 重大事件影响下的旅游业制度创新。学者们对重大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危机、加入WTO、旅游危机事件等方面。

针对金融危机,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周玲强认为实施国际旅游业创汇退税制度可应对金融危机,该制度在实行中可以避免“假出口、真骗税”的弊病,从而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付勇提出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港澳台市场的促销、旅游业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抱团过冬”以及鼓励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等对策,力求将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63]。

加入WTO对我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64-66],学者们从制度创新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周玲强认为,应加快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市场的直接行政干预,代之以通过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供求关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增强我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旅游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服务与行业自律职能,关注行业内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的角度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提高国有资产运行的安全边际率,将上市股份公司中国有风景名胜资源与经营实体剥离,规避国有风景名胜资源流失的风险[64]。韩玉军、苗茜提出应继续推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对旅游生产要素的深度开发;积极发展国内旅游;旅游业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等[65]。郑治伟指出,应加强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旅游业外部环境[66]。

面对旅游危机事件,要从组织制度、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旅游教育制度、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67]。

3.6 旅游业制度创新的其他研究

余凤龙对旅游业制度创新的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初始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融合以及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是影响制度创新效应的3个重要因素[6]。

文花枝针对导游回扣制度问题,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措施[68]。欧阳莉分析了国内外实施导游小费制度的现状,探讨了导游小费制的合理性、可行性及优越性[69]。

郭素婷从理念、制度、内容3个方面论述了地方旅游立法的创新,提出立法原则、注重程序立法、权力责任与权利义务均衡3个理念创新,管理体制、责任制度、听证制度3个制度创新以及缺位性地方旅游立法与补充性地方旅游立法两个内容创新[70]。

4 研究评述

从1999年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出现开始到现在近20年时间,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反思和探索了旅游业制度创新。本文旨在通过对188篇中文学术文献的年发表量、引用量、期刊分布、引用关系、文献作者和关键词词频等的统计分析,回顾国内旅游业制度创新学术研究发展,辨识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主要议题,探讨其研究存在不足以及未来努力方向。

国内近20年的旅游业制度创新学术研究中,至少有三大关注领域。

第一,重大事件影响下的旅游业制度创新备受关注。旅游业是一个受国际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尤其是各类突发事件影响的产业。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市场变化的研究,这些事件主要是1997年、2008年和2012年三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加入WTO等。虽然学者们就这些突发事件和市场变化给出了旅游业制度创新的相应对策,但是没有从根本的理论上解释旅游业制度创新与市场变化的关系,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针对突发事件的旅游业制度创新应对模式。

第二,旅游业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得到快速加强。旅游与区域发展关系是一个传统的旅游研究问题,旅游业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既具有空间地域特性又具有时代特性。这方面的研究紧随国家重要政策,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倡议,从“假日旅游”到“红色旅游”再到“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抓住机会进行旅游业制度创新,促进旅游业发展。在各地的旅游业制度创新研究和实践中,政府和企业是创新的两个主体;责任、权利、利益是旅游业制度创新要解决的3个问题;规划、决策、方案、管理是重要的4个过程。现有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形成了许多共识性的结论,如在加强区域间合作等方面。但是,当前旅游业制度创新仍然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缺乏主动性,整个市场缺乏创新活力。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政府旅游业制度创新方面,缺乏对企业创新主体的关注。不同区域之间旅游业制度创新差异明显、各有特色,但是缺乏跨区域的综合性研究。这种研究的加强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也充分显示出旅游业在其中的价值和地位。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