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压缩语段备考训练策略例谈

2019-09-10周华章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复习策略

周华章

摘要:就题论题式的题海战术往往事倍功半。本文以压缩语段类试题的复习为例,针对复习备考中存在的种种缺憾,遵循解题的思维路径,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提出了正确地思考、一段多题型、内行地评析、及时地反思等矫治对策。

关键词:压缩语段;思维训练;复习;策略

自2018年起,压缩语段类试题出现于广东省中考试卷基础部分的压轴位置。近两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该题平均得分率在40%左右徘徊。除了这类题的难度偏大之外,一些教师在备考训练策略方面的缺憾是毋庸讳言的主因。或者企图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刷题”渐渐自悟解题经验;或者反复灌输一些所谓的“答题套路”,让学生在照搬答题“模板”的过程中得些分数;或者引导学生仔细剖析一道道例题的参考答案,奢望从中发现所谓的“答题秘诀”……凡此种种,都难以确保学生真正把握压缩语段类试题的思维规律,因而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备考效果不佳。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摸索和实践,笔者发现,只有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压缩语段类试题的本质特征,掌握各种题型的背景性知识并能活学活用,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才能有效提高此类试题的备考成效。

一、正确地思考

(一)运用圈点勾画法读懂语段

压缩语段如同在池塘里捞鱼。池塘里既有大鱼这样的关键信息,也有小鱼这样的次要信息,还有水草、泥沙、石头、水这样的无关信息。压缩语段就是要通过读懂语段,辨析清楚蕴含于其中的各种信息;然后忽略无关信息,“捞”出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有用的信息重新组合。如2019年广东省中考压缩语段题需要压缩的语段为: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纵观选文,总共5句话,有4句话都在谈论“来自广东的扇子”“风靡欧美”“畅销世界”的“历史”。如果能“捞”出这些关键信息,那么第1小题“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就不难概括为“广东的扇子曾经畅销世界”。

由于试卷不用上交,完全可以训练考生们用平时阅读教学时就已经熟练掌握的圈点勾画等方法筛选出语段中的有用信息。在这个意义上说,“压缩语段策略千万条,读懂第一条”。

(二)充分理解掌握背景性知识

其实,每道试题都有关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问题的丰富的背景性知识。如2018年广东省中考题“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和“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前者“一句话”就蕴含着潜在的要求,即答案只能有一个陈述对象,只能有一种句末符号——句号、感叹号或问号,且符合“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句式要求;后者“修辞手法”就应当包括修辞手法的种类、内涵和运用等知识。再如2019年压缩语段第2小题“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其中“对联常识”就隐含着“上下联字数一样,相对应的短语结构一致,上下联仄起平收”等要求。备考期间,应当将压缩语段类试题的每一种题型及其背景性知识透彻地弄清楚,才能准确地解题。

(三)根据相关知识熟练地思考

众所周知,高超的棋艺不仅需要牢固掌握必要的下棋规则和战术,更要在千百局的实战中逐渐领悟直至随机应变。掌握相关背景性知识如同掌握了下棋规则和战术,高超的解题技能必须在一定量的解题训练中才能逐渐形成。如2019年广东省考试大纲例题:

根据下面材料,给“搭棚的”下个定义。

拿建筑行当里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北京可是出名的行当。那时候干这一行的叫“搭棚的”。办红白喜事要搭。那可真是真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

根据下定义的背景性知识,不难理解需要定義的概念(或称“种概念”)是“搭棚的”,正确的思路是先找到这个概念的上位概念(或称“属概念”),然后再确定“种差”——种概念的若干特点。圈点勾画之后,不难发现“属概念”是“架子工”;“种差”则包括“北京”“那时候”“办红白喜事”“杉篙、绳子和席”等关键信息。最后,按照“种概念+是+种差+属概念”或“种差+属概念,叫做+种概念”的句式组合起来即可。如果有字数限制,还得进一步删去次要信息和可有可无的字词。

二、一段多题型

很多教师在备考训练时,机械地使用现成的教辅资料,往往练完一道题又开始了新的一道题,在读懂语段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明确了训练目的在于透彻地掌握考情,并灵活地学以致用,就应该采用“一材多用”的策略,实现“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

(一)同一语段多套题

要真正读懂一个语段,需要花不少时间。如果就利用同一个语段,围绕近几年常考的题型设计不同习题,实现“考情全覆盖”,往往能收到较好的备考效果。如针对如下语段: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在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中。

我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试题:

1.(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18字。(2分)(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2分)儿女情长、英雄气壮、如花美眷、干云霄、似虹豪气、劳牵挂

2.(3)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条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2分)(4)根据材料内容,以“经典传播”为话题写一句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一材多用”式设计好处很多,不仅节约了读懂语段的时间,还能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语段完全可以多角度命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不同试题之间的比较发現差异,找出真正的解题规律。如上述(1)(3)两题其实都需要按照“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句式概括语段内容,但前者要简明扼要,后者既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也可以创意灵活地概括,如“古树换新颜,经典也惊艳”。

(二)同一题目变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要根据命题要求答题的意识,我们可以将一道题的要求灵活地改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思路中发现异同,领悟规律。

如上例(1)题“不超过18字”的答案可以是“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将于大年初一上线”。其中,“大鱼”是“《经典咏流传》”和“上线”。我们还可以灵活设问:如果题目要求改为“不超过8个字”,答案应该是什么?如果要求是“不超过15字”或“不超过25字”呢?类似的设问看似玩笑,其实大有裨益,因为这几种问法必然促使学生认真思索语段中的关键信息、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答题类似于酒店里的厨师要完全听从食客点餐做菜,要格外关注题目要求。

三、内行地评析

(一)准确地评分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考生能以评卷教师的视角看待复习备考,势必收获更多的发现。在学生答题完毕之后,我们认为最好要挑有代表性的中等学生的答案来评奖,因为最优秀的学生不需要细讲,最差的学生当堂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得分率在30%~80%的学生才是多数学生,最值得评析其成败得失。如果要展示两份以上的答案,一般也应该先展示得分率低的,后展示得分率稍高一些的。

展示典型答案后,可以让学生们回答两个问题:这份答案应该得多少分?为什么?为了准确地评分并说明原因,学生们必须先弄清楚正确的答案是如何得来的,该怎样采点给分,还得弄清楚答案扣分的关键所在。考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到位地分析

考生在某个考点上首次出现失误,完全是考生的问题,因为他可能根本没有入门;再次失误,教师应该有一半责任,可能指导还不到位;如果第三次还失误,那就该由教师负全责了,因为教师肯定没有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帮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养成对症下药的思维习惯,在对典型答案评分之余,还应当进一步思索:答案失误在哪里?该如何提升?

如2018年广东省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学生有如下几种答案:

(1)《诗经》包括风、雅、颂,这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创作,开创光辉传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3)诗是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国风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4)《诗经》包括风雅颂及三者的特色、用途及背景生活。

(5)《诗经》中的国风和部分小雅对诗歌产生了影响和价值。

其中,(1)“这些”指代《诗经》所有内容,但因为原文没有强调“颂”的价值,且此答案是两句话,得1分,将“这些”改为“国风和部分小雅”可得满分;(2)和(5)只得1分,因为漏掉了《诗经》的整体介绍,加上“《诗经》包括风、雅、颂”,且删去次要信息可得满分;(4)只得1分,因为表述有语病,将“及三者的特色、用途及背景生活”改为“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得满分;(3)只扣住了部分次要信息,漏掉了主要信息——对《诗经》主要内容和价值的介绍,得0.5分。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对各类学生答案的长善救失看似浪费时间,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每分必争”的竞争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根据要求答题的习惯。

四、及时地反思

很多教师在拿到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数据之后,常常会感慨:为什么该讲的都讲了,该练的都练了,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成因很复杂,没能坚持让学生“解一题,知一类”可能是主因之一。

为什么要让学生解答一道又一道考试基本上不考的例题?因为例题中蕴含着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思维方式。如果只是解题,只在乎得了多少分,仅仅是就题论题,而不去反思解答这道题有什么经验或教训,那么复习的成效很可能要大打折扣。因此,复习备考的成效关键不在于夜以继日地无限量的“刷题”,而在于做了不同类型的试题之后及时反思总结,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至少应该“举三反一”。因为例题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例题背后的规律是可以很快掌握的。比如,完成上例关于《诗经》内容的概括之后,经过趁热打铁式地及时反思,考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读懂语段的重要性,因为读不懂语段就无法分辨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也就无法在限定篇幅中重组关键信息;考生还能更清晰地把握“一句话”的内涵,只能有一个陈述对象,否则很可能因此而丢分。

内行与外行的差别往往就在思维。优秀学生之所以能远远胜过一般学生,关键在于他们很清楚“考什么”“怎么考”,并能正确地思考和规范地答题。因此,必须从基于题海战术的“暗箱式”埋头摸索的低效备考方式中走出来,自信地抬头看路——坚持致力于促进学生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帮助他们变得越来越内行,这才是压缩语段乃至所有内容复习备考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复习策略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