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更有效
2019-09-10张红春
张红春
【关键词】 课堂小结 初中学生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08-01
引言
课堂小结在整个课堂教学课堂中,就是教师教学过程里的画龙点睛,有了最开始的新课导入,例题分析、概念普及,以及习题讲解。才有最后总结性质的课堂小结。然而,目前很多数学领域的教育者,太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概念讲解以及习题练习,反而忽略了有着点睛之笔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并没有达到预料效果的分析
(一)教育工作者的不重视
课堂小结是在教学课堂上的“收尾”阶段,在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眼里,课堂小结仅仅是对这节课堂的总结,在课堂的末尾随便一提,或者干脆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课堂最后阶段学生表现出的疲惫状态,让教师自然而然的略过这一个过程。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太看重新课的教学方法,从而忽略了教学小结的总结过程。
(二)课堂小结枯燥乏味,学生配合程度差
其实在学生眼里,所谓的课堂小结,也仅仅只是对知识的又一次重复。而在初中学生的心中,对新奇知识以及新奇事物的兴趣感比较强烈。相对而言,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初中生并不想再次重复性的去学习。温故而知新,虽说是教育工作中的核心思想,但是在学生的眼里,温习刚刚学习过的知识,特别是失去了新奇感的时候,学生表现出的状态其实是比较松散且疲乏的。从根本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对课堂小结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在教学小结上下的功夫也不如其它教学环节。
(三)教学效果呈现出的结果慢,并不突出
与课堂上的学习新课,例题讲解而言,课堂小结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并不如前两者突出,而且课堂小结从短期来看,并不能对学生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顶多就是增强了学生从概括性的术语上了解这节课堂所学的知识。然而,当学生对具体的知识体系不了解甚至不清楚的时候,课堂小结产生的这种作用,显而易见的意义不大。
综合以上三点,就是课堂小结并没有达到预料效果的分析。然而,从这几点来看,并不能完全否定课堂小结的作用,反而正是因为教师以及学生对课堂小结的认知存在误区,所以才油了课堂小结的低效化。
二、如何提高课堂小结对学生的作用
(一)正确改变教师观念,让教师对课堂小结有一个充分的认知
要想提升课堂小结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首先从根本意义上要认识到,课堂小结对整个教学课堂的根本作用。课堂小结,是对这一节课学生所学到知识的总结,其统领一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对学生进行总体到局部的观念调整。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小结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教学的课堂小结模式,就是在课堂末尾,教师单独将今日所讲的内容加以总结,然后讲给学生。但是有时候因为课堂的时间限制,教师有时候会缩减这个过程,甚至取消掉这一环节。而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课堂末尾,学生的向学之心已经大大缩减,注意力也已经从课堂分散出去。因此如何利用好课堂小结,争取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进来,让一个重复性的总结讲述,变成一个集体性的课堂活动,尽量弱化课堂小结的模式,改变形态,做到形变意不变。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在简单地讲述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验证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定理、并且讲述了几道例题之后。学生对整个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概念上的认知,基本上清楚了全等三角形是个什么意义。而在这个时候,教师从总结今日所学知识的角度,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要点,以询问的方式针对学生来做一个课堂小结。这样从表面意义上来讲,问题性质的小结避免了教室一个人在讲台上枯燥性的总结要点,而学生想听不听最后注意力分散的尴尬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于教师而言,不仅仅顺利的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也顺利给学生总结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而于学生,也是一个回答问题且再次巩固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清晰的对这一节课进行总体的认知。
(三)课堂小结加强问题的针对性,并非是全面性的简单概括
虽说课堂小结有着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但是其目的,还是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针对性的在一些知识难点上解答学生的疑惑,而对于最基本的基础概念性的东西,基本就是在解读重点知识时顺带着过了一遍,因为数学知识是成进阶体系的,从最基本的概念知识逐渐上升到知识难点。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学习时,教师在这一节课上的课堂小结,应该主要阐述二次函数在图像上的重点性质,并非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因为二次函数的重点知识中,就已经包含了它最基本的概念要点。课堂小结,更应该是对学生这一节课不懂的疑问进行再次解读,概括要点,解答重点。
三、结束语
课堂小结能让学生从概括性的角度认识到所学内容,也能针对学生的疑问作为重点解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自主解答知识的能力。而对于教师,课堂小结也能让教师清楚,学生对于今日课堂所学知识的疑点和难点。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认真的进行课堂小结,并且在认识到课堂小结的作用后,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在课堂小结中提出疑惑,进行深层次的知识交流。
[ 参 考 文 献 ]
[1]张源.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08(5):18-20.
[2]冯自香.让我们的课堂梳理同样精彩——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