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19-09-10李土林
李土林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教学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90-01
一、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思想文化建设以继承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二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
1.促进思想文化建设以继承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得出的文化精髓,学生通过学习并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继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文言文讲授时应合理地将文言文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通过让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思想文化的建设。
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就应注重从“君子”的角度,教会学生们做一个“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人君子,以继承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就应注重强调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优秀的传统家国情怀,因之而被后世称颂。
2.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一部分包含了我国非常多的古诗词以及古文。所以,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初中教师来说也是比较困难,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扩展,把一些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入其中,以进一步地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习文言文的创作背景以及文言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更加丰富精彩,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吸收文言文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多、更好的互动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
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加强语文教师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广泛的语文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人格特征以及良好的品德素养。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德素质,才能够将文言文中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强烈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能够很好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其中语文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广泛阅读我国的传统经典的古文书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以提升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能够达到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师所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主要是指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必须要端正,而且还要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文言文哲学问题分析
每一篇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学家、文学爱好者他们自己对思想道德的一种表述方式,不少文言文都涵盖了非常多的人生哲理。初中阶段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作品,它们都蕴涵着很多积极性的人生态度以及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一些观点,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时代意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组织文言文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能够指导学生对文言文所包含的一些哲学性问题进行探索剖析,让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理解以及掌握其中的哲学道理。
例如,在讲授《塞翁失马》一课时,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道理作着重分析,教育学生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教导学生明白这些寓言古文之所以流传千古,皆因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3.传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让我们分享其价值的观点和人生的观念。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的写唐雎的“若士必怒”,老师应该教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看待“怒”,这是“士”之怒,这是有才能、有胆识爱国人士的发怒,别让学生误入歧途。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课堂讨论活动来加深促进学生对这一道理的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指导学生利用文言文中的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而能够使学生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总结
初中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初中教师在以后的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应不断地创新以及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深入掌握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然后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传承下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
[ 参 考 文 献 ]
[1]牛喜春.借助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6(21):45-45.
[2]孟晓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承与理解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8,110(26):53-54.
[3]王二青.文言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J].文学教育(上),2018,451(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