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绩效管理与信用建设

2019-09-10马霞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双赢绩效管理

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建设必不可少。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生活方式的到来,“信用”口碑变得越来越重要,“诚信”标签也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而企业信用建设需要以员工的“信用”为基础,员工与企业之间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企业长远的发展离不开有信用的员工队伍,而员工成長离不开企业的培养。本文立足于公司绩效实践,就企业绩效管理和信用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运用信用建设促进绩效管理,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进行了研究,对进一步建设企业信用体系提出个人见解和思路。

关键词:绩效管理;信用建设;诚信文化;双赢

一、绩效管理之于企业

要推动一个企业的规范发展,必然离不开绩效管理。在实践中,绩效管理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个人或团体的工作计划、目标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进行的全过程的监督、考核和评价,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来调整和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持续地在改善员工和组织绩效的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绩效被看作是组织实现目标结果的一种方式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一种手段,以达到企业发展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没有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结果不被认为是绩效。绩效是一个过程概念,它与评价这个过程相互联系;绩效反映在业绩、过程(过往和预期)和行为三个方面。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人才盘点的工具之一,是提升企业效益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实现企业目标不可或缺的方法,也是推动企业、个人发展的催化剂。在企业中,应搭建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分解企业目标,细化考核指标和考评层级,对于每一层级考评的实施方案,在设计对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绩效管理也是企业内部公平的体现,是区分有信行为和无信行为,有信之人和无信之人的天平,维系企业管理的治安环境,是留住和评价人才的砝码。

二、信用建设之于企业

企业的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实力、口碑和形象。完善的信用体系既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企业发展之基。企业的信用建设由内而外,体现在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担当,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服务。“信用”这个标签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减少信用风险所带来的交易费用和机会成本,比如寻找合作伙伴、招聘员工、合同谈判、售电业务等方面。企业完善的信用体系不仅有益于企业本身,也能让企业员工个人增强诚信意识,提升个人信誉和道德修养。信用外化的形式也是企业内外部公平性的体现,如果没有信用,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将没有公平可言,终将沦为弱肉强食、惨无人道的局面。信用建设也是企业契约精神的展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其存在本身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契约组成。信用建设的源头为道德关系在经济关系中的延伸,有硬性指标也有软性约束。在企业中没有单一的个体,都是由各种形式的契约联系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团体,要建设为一个团队,则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用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信任能极大地减少企业内部消耗和拖延,提升办事效率和发展效益。

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看信用建设,应当从多个层面着手。第一,从制约机制上看,从制度体系出发,将信用建设融入制度条款中,融人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于违反信用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第二,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行为中涉及信用背书的人和事,从流程设计上检验和留痕。第三,对于难采集或难以数据量化的信用行为,企业应定期抽查和对比分析。第四,建立信用共享机制,更好地从纵向和横向上收集信用信息,增强信用建设的可信度。

三、建立绩效管理体制,促进信用建设

(一)绩效管理指标设定,将员工业绩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绩效管理指标的设定由公司领导根据公司目标、经营状况来宏观把握适当的绩效考核管理的力度与深度。绩效管理是一个从上而下的管理手段,上到集团公司总部的目标策划、方针指引以及国际政策调控的影响,下至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和互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集团公司的政策把控、原则把控;离不开基层企业领导的支持和谋定;离不开中层干部的贯彻与反馈修正;离不开员工的理解和执行。

(二)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是修正信用风险的过程,是维系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

绩效考评的奖惩结果与员工实际利益挂钩,促进公司规范管理,制度化管理。同时,绩效考评也是对员工行为的纠偏和指引,实现对人才梯队的构建,从而引导员工和企业向积极、诚信的方向发展。

(三)畅通意见渠道,实现人性化管理

从员工层面,通过员工自诉、建议、考核完后员工抽查等方式收集绩效考评效应.检验是否有不合理的考评问题;从中层干部着手,中层干部应及时与受考核员工进行沟通,包括受考核原因、整改的措施以及心理疏导,既要抓绩效也要维护员工队伍稳定;在制度层面完善,并根据公司发展进入的阶段,实时收集意见,并修订管理办法和考评细则。

四、进一步建设信用体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双赢局面

(一)建立诚信文化体系,践行诚信承诺,开展诚信知识活动

企业主导,共建诚信文化体系。企业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推动作用。企业应将诚信文化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作为绩效目标之一,安排制订实施方案及制度,落实、监督和评价诚信体系建设。鼓励诚信行为,签订诚信承诺,广泛开展活动,共同推进,形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二)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减少信用风险行为

逐步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对信用风险进行评级并积极预防,将信用风险行为纳入绩效考评。

(三)建立员工个人诚信体系,实现个人信用建设

建立员工诚信档案,将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并将员工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深入开展员工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和信用知识学习,增强员工法律和诚信意识,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员工队伍。

(四)强化落实,实现双赢

健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企业信用环境,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管理与信用建设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迎接未来和未知。随着时代快速更迭,企业崛起的模式也日新月异,企业的种类、规模更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伴随而来的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新思路,同样,绩效管理和信用建设的方式也在革新之列,传统的方法只适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行业也在探索变革之路,希望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这对企业绩效管理和信用建设来说出现了新的挑战和难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者正视问题,深入细致分析,查找根源,找到与时俱进地解决之道。比如,企业绩效管理可以引入电子化一体评测系统,购买大数据指标库,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岗位职责,从数据库中筛选、补充完善考评体系和指标,模块化、量化企业绩效管理。在信用建设方面,可以与社会信用体系相链接,全面建立信用评测系统,加强绩效奖惩。由此可见,企业绩效管理与信用建设两者是在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中共同进步的,两者都是企业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发展的强助力。

作者简介:

马霞,四川华电庐定水电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猜你喜欢

双赢绩效管理
瑞士国务秘书:两国为“双赢”创造机会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双赢”之路在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