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导师“导”在何处
2019-09-10杨会谦
杨会谦
摘要:中小学老师是学生的学业之师,也是人生导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如果能够尊重规律、科学育人,及时地做好学生的价值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人生导师 价值引导 生活指导 心理疏导 学业辅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对教师提出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即“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育人教书,立德树人,中小学教师,实乃学生的人生导师,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引导。
一、价值引导
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总书记的讲话十分通俗、形象、准确地强调了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老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思想交锋,文化激荡,信息纷繁复杂。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多变、易变,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地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成人成才。
在学校,教师结合学段特点、学生特点,灵活多样地进行价值引导,通过对生活小事、班级琐事、社会热点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义利观、荣辱观。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断强化、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把学生生活实际与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世界伟大人物、身边平凡人物等联系起来,树立榜样,见贤思齐,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崇德尚善,知行合一,做最好的自己。
二、生活指导
目前,中小学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存在“娇生惯养”的现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放学,书包爷爷奶奶背着走”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高。
学校一直给家长传播“孩子可以娇生,但绝不能惯养”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教师与家庭、社会一起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独立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规范是最好的保护,严格是最大的关爱,体验是最好的财富,成长是最好的礼物。教师们将生活教育课程化、课堂化、实践化、系列化,通过宣传、活动、评比、展示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生活态度、生活准则、生活能力。
教师通过“生活小主人、周末生活作业、假期生活体验、学农研学、食堂美食节”等多种活动,切切实实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心理疏导
青少年时期是一段成长期、多变期、过渡期,是一个由自我到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目前小学心理不健康的约为5%,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9%。
教育科学首先是心理学。教师只有掌握运用心理学知识,才能讀懂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易于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否则会适得其反。教书育人是每一位老师的本职工作,心理疏导等工作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的常态工作内容之一,绝不仅仅是心理老师和心理专业机构的事。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坚持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善于“察言观色”,善于“以小见大”,善于“捕风捉影”,从源头上、从过程上做好心理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培养“内心强大、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优秀中小学生。
四、学习辅导
在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力往往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才能让学生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习是一项个性化的、复杂的劳动,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盲点与困惑点,都会遇到瓶颈与高原现象。一流的老师教思想,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三流的老师教知识。老师如果能够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科学施教,精准辅导,注重思想和方法,必然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造福学生终身。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立德树人是教育之魂,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其具体实施过程却又是最复杂、最艰巨的。教师如果能够在“导”字上下好功夫,必然能够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必然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