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9-09-10吴瑞文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5期
关键词:信息化

摘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增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从企业集团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深入探究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结合企业集团的普遍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完善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体系。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信息系统

一、企业集团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集团核心资产

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其经营过程和成果中蕴含的核心竞争力大多以信息的形式存储于信息系统中,成为企业的商业机密,构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

(二)信息系统是承载企业集团财务数据的重要平台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化应用,企业财务工作基本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会计记账线上化到原始凭证影像化,从人工半自动化财务分析到各类财务报表一键生成,信息化已成为财务工作的另一个身份。

(三)财务信息系统连贯着经营过程和成果展示,是支撑企业经营决策的数据库

企业经营中的每一笔交易和经济事项,产生的数据最终都会汇集到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就是收集、记录、加工财务数据,提供财务信息的一套“信息系统”。借助财务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集团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数据信息,加快内部数据信息的整合,及时了解现阶段企业运营状况,结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制定出符合集团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集团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安全防护和基础支撑能力不足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工作已经习惯于、依赖于IT技术的环境。由于网络空间的各种攻击行为不断增多、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对紧急信息安全事件缺乏处理经验,导致的关键信息系统运转的中断或者数据的丢失将引发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广泛的影响。大多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本地双机热备、数据备份等简单故障恢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软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但这种传统本地备份方式遇到诸如电源故障、空调故障、管道漏水、烟感探测器故障、火灾等事故时将束手无策,会直接导致重要业务中断和财务信息丢失,不足以支撑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二)重复性和流程化的人工作业繁杂,财务人员管理才能发挥受限

伴随着信息系统的越来越多,业务人员大量重复、繁琐的基础工作。虽然大多财务应用软件已经有大量的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统计数据,但财务业务的工作属性决定了其业务人员仍旧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填写报表、客户对账、回单打印等烦琐的、重复的工作上。在人机交互中,人突然间成了瓶颈,这使得会计工作原本从属于管理的功能难以体现出来。如何采用新技术解决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三)会计科目级次过多,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融合不深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科目设置中,三级及以下科目承载的信息较多为供应商信息、银行行别、产品类型、资产类型、税种分类及管理费管理所需要的业务细分。其科目体系层级过多,且基本设计初衷基本均为财务会计视角反映方式,无法反映业务层面信息价值,不利于财务经营联合分析的灵活运用,对内部管理会计工作形成阻碍。

(四)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财务信息共享不充分

企业集团内部金融企业的产生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融结合的表现,这些内部金融单位对于整个集团往往提供着融资、保险、金融业务中介等方面的重要支持。然而集团内部信息共享依然存在着障碍,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管理方面,数据标准、数据模型、源数据管理的不足;数据应用方面,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能力欠缺,对金融业务创新支持能力不足,无法快速响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等。

三、优化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升级灾备系统建设

针对财务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需要积极落实等级保护合规制度,按照等级保护2.0新要求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等工作。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对安全风险和脆弱点进行系统化的辨识和分析,实现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

大型企业集团应将现有财务数据容灾备份体系由存储级别(本地)灾备升级到即时恢复(同城、异地云)灾备模式。这种非本地数据备份模式将在财务数据中心遭到重大灾难时通过在生产站点和非本地恢复站点运行同样的系统,可以完成实时或异步数据复制。如某企业集团的财务数据系统已建成以亦庄为生产中心、东单为同城灾备中心、上海为异地灾备中心的“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及本地实时同步,全面提升了企业集团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应急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

(二)应用RPA技术,设计适合集团业务的财务机器人

积极开展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提质增效方面的技术攻关,设计财务机器人,有效减少人工作业,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RPA作为一种新兴的流程自动化技术恰恰适合处理大量、重复、有业务规则驱动的业务流程。RPA技术通过模拟用户行为GUI(图形化用户界面)操作,可以跨信息系统,有效将供应链、经济法律等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对接集成。RPA作为直接协助人工“对付”各类系统的“数字劳动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将大量的人工作业自动化,实现了“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为全流程作业智能化打开通道。

(三)将管理维度融入会计科目取代多层级科目體系,促进业财融合

将管理维度融入会计科目取代多层级科目体系,把原下级会计科目所需要的业务细分赋值在维度上,提高财务经营联合分析的灵活性。科目设置和维度设置可以适度突出行业特点,以适应外部监管和提升内部精益管理为核心,以建设管理维度体系为主线,搭建业财信息融合“桥梁”,通过配置管理维度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运营全过程,有效兼顾法定披露的稳定性和内部管理的灵活性,着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多维价值信息反映体系,通过建立业财共同遵循的数据标准、管理规范、流程规则,推动实现业财全流程融合。

通过会计科目体系管理维度优化,引导管理者重视财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业务信息价值,完成价值反映从财务语言转变为业务语言,实现披露信息构成要素的多维反映。对期间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基于同一数据源,按最小粒度,通过部门、产品、客户等维度,采用“确定分析维度、建立分析模型、制订数据标准、收集基础数据、加工基础数据、归集基础数据和编制分析报告”流程,开展多维立体分析,精确把握业务变动和盈亏动因,强化业务分类别、多视角、全过程跟踪管控,实现各项业务业绩贡献、投入产出、风险要素的全面评价,助力企业发展定位、实现做大做强做优。

(四)探索建立企业集团级财务数据中心,加强集团内部财务信息共享,在产融结合的基础上实现融融结合

积极探索建立企业集团级财务全业务数据中心,全面建立健全企业数据管理体系: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至少建立同一业务统一数据基础模型,不断促进业财融合与信息共享;打造大数据平台,内部产业单位或金融企业可以从其中按访问权限获取需要的财务信息,实现数据应用服务化;开展大数据应用,不断推动数据运营,降低内部信息获取成本,增强企业集团内部协同,提升集团整体竞争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时,要从信息系统安全、业财深度融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内部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考虑,建立起有效科学安全的新型财务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数据治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锐.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11):32.

作者简介:

吴瑞文,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宁夏业务部,宁夏银川。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聚焦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2016信息化视听行业“Best of the Year”年度榜单
2015年信息化视听行业年度榜(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