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IFI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2019-09-10王煜陆薇

科教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网络心理健康青少年

王煜 陆薇

关键词 WIFI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网络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9.080

Keywords WIFI;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internet

所谓WIFI 技术,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WIFI具有速度快、可信度高、通讯距离不受区域限制、资源整合方便且投入成本低等的优势,加速了其影响力和覆盖进程。

在WIFI出现以前,青少年群体大多会在家中将电脑接入网线实现上网目的。然而,家长监督下的网上活动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WIFI环境的营造,打破原有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不限量、不限时间的优势则让青少年更对这种方式产生强烈依赖,甚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基于此,我们更应该把握前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唯有善加利用,趋利避害,并找到合适的路径,才能真正引导和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全面发展。

1 WIFI环境营造深化青少年沉溺网络程度

根据2019年2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人,10-19 岁网民群体占比为17.5%,青少年群体成为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更深层次了解我省青少年WIFI使用情况,探究前者所带来的影响,课题组专门开展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针对四川省内青少年群体进行,采用网上调研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3765份,有效回收 3539份,被访者中女生1846人,男生1693人。此次调研覆盖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广元市、宜宾市等93所中学及高等学校,兼顾城乡两级以及公办、民办学校的样本筛选。

经过调研课题组发现,WIFI环境的营造在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更深化青少年沉溺网络程度,并带来不良影响。

1.1 沉溺WIFI环境更易“社交恐惧症”

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时,课题组发现,青少年更希望通过WIFI环境宣泄情感,寻找适度认同感,但这也导致他们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社交恐惧症”成为该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

WIFI网络除了有传统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共享性等,更深入拓展了前者的無线性特征。脱离了地域和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青少年更加愿意借助网络谈论自己,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共享信息,成功满足“身份变换”的愿望,寻找社会环境中的适度认同感。调查显示,有50.38%的青少年更青睐使用微信、微博宣泄情感,弹幕吐槽和匿名留言分别占到3.79%和1.89%。WIFI技术覆盖下,青少年可以更加自由地通过不同传播渠道进行宣泄,VR、AR、“弹幕”等技术手段的出现为青少年提供了释放压力、宣泄不良情绪新平台。

然而,长期处在WIFI环境的青少年正在减少甚至严重缺乏现实社会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欲望与机会,网络世界变成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这种情况下“社交恐惧症”更易发生,甚至诱发现实生活中冷漠化的人机交往倾向,导致情感麻木、道德感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11.36%的青少年认为内心感到孤独、觉得无聊是使用WIFI网络的原因,有1.52%的则是出于避开社交活动目的。纵观四川省内现状,WIFI的存在使得“低头族”成为人们常见群体,高校学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恐惧症已逐渐由个案变为更广泛的现实。

1.2 沉溺WIFI环境更易“网络游戏成瘾”

有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即使有一定的自控力,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患上所谓的“网瘾”。调查结果显示,64.77%的青少年觉得使用WIFI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88.64%会经常使用WIFI,只有0.76%的被访者表示从不使用WIFI。由于目前我省已经实现了WIFI网络的广泛覆盖,无形中增加上网时间,这也成为“网瘾”较容易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原因。

网络游戏成瘾成为“网瘾”典型代表在青少年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其危害性也持续加深。一方面WIFI环境的营造提供更加自由便捷的上网条件,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的紧张、刺激、趣味横生等特征,使普通的成年人都极易成瘾,对青少年而言,其自我控制力并不是非常强,游戏对其吸引力更是极大,一旦上瘾,很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导致荒废学业、暴力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与我们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大学生时间更加自由、充裕,“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1.3 沉溺WIFI环境更易“网络安全焦虑”

WIFI环境的广泛覆盖,实现了人类在网络世界的自由“遨游”,然而另一方面,与设立密码的有线网络不同,前者的安全系数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焦虑”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一些公共场所,使用WIFI上网无需密码,甚至不需要任何验证,这也意味着使用者要面临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潜在网络安全隐患,诸如通过弹出页面获取密码、利用登录操作套取信息等不断变换的花样不仅让成人措手不及,更让心理承受能力和成熟度尚低的青少年产生“网络安全焦虑”。调查结果显示,43.94%的青少年认真考虑过免费WIFI的安全性问题,仅有11.74%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当前WIFI广泛覆盖的前提下,网络安全性问题成为青少年关心的问题之一。

2 WIFI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引导策略

在WIFI环境广泛覆盖的当下,青少年仍然是网络空间最活跃的分子和主力军。加强WIFI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研究是时代所趋,也是新时代下引导青少年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之必然所需,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多措并举才能完成。

2.1 提升媒介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者张冠文和于健认为“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①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要通过适时宣传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案例讲解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正确判断和甄别WIFI环境中存在的“垃圾”,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消解网络的负面影响, 引导社会化的正确方向。

要注重WIFI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知识竞赛等帮助青少年在提升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重视教育作用,生产新时代下正能量作品

通过加强媒介素养师资的培训、引进国外成功的媒介素养教育观念和模式,培养一批跨学科、具有从事青少年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提前过滤掉有害青少年的信息,防范网络风险。要利用充分利用WIFI网络便利条件,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引导青少年学生辨别信息良莠 ,增强思想免疫力,还要注重强化高校WIFI网络心理教育课程的研发 ,努力将WIFI网络开辟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

WIFI环境下,还可以应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AR、弹幕等先进技术,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生产新时代下的正能量作品,着力创造一种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培养一批有正义感、责任感和上进心的青少年。

2.3 加强网络监管,营造安全健康的WIFI环境

国家主席习近平反复强调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等论断。要想网络空间有序,充分发挥WIFI网络的积极作用, 必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督管控,国家、政府、社会等要切实加强网络技术管理,引进先进网络技术手段,采取必要防范措施,迅速鉴别并加以堵截和查处对有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从源头进行控制和监管。要加大对违反犯罪行为的惩处,有关部门还要不断完善网络立法,打击网上犯罪,净化网络环境,从而及时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3 结语

WIFI环境的覆盖早已成为无法改变和回避的现实,人们不能否认WIFI带给青少年的正面影响,但更应重视前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巨大的危害性,只有正确认识WIFI带来的双面作用,趋利避害,寻找解决困境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效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一般项目《WIFI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SCQSN2016YB10)结项成果

(本课题组认为青少年群体主要是指“年龄处于13-20岁的年轻人群体”,文中提到的“青少年群体”均界定在此范围内。)

注释

① 转引自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74.引自陆香:《网络时代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网络素养》。

参考文献

[1] [美]David R·Shaffer&C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鄒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58-564.

[2] [美]劳伦斯 斯坦伯格.青少年心理学[M]. 梁君英,董策,王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70-179.

[3] 郑永安,张英群, 高广元.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山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3(4):22-25.

[4] 徐瑞萍.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极其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31-33.

猜你喜欢

网络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