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完兴华印斐
完兴华 印斐
摘要:学生成长包括身体的发育和心灵的逐渐成熟。阅读活动关乎人内心体验,是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促进学生在心灵、情感、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本文探讨了学生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学会文本审美、引导感情投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成长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规定为不少于146万字,并且要求小学生要学会个性化阅读,独自体验阅读感受,要“多角度,创意地阅读”,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其中阅读课程的设置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文本理解能力。
一、语文阅读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阅读是读者、文本、作者三方交流的活动,读者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从中获取信息,并得到一种审美的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是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准确获取文本表达的意义,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被提及,并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关注学生成长的研究却很少。
学生成长包括身体的发育和心灵的逐渐成熟,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心智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教学活动的首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养成健康的人格特征和合理的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并发挥教育资源对人的价值培育作用,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从阅读的定义和小学语文阅读的关系来看,阅读活动是关乎人内心体验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
二、语文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量,增强阅读文字、理解文字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大量学习语言文字的时期,阅读能够让他们巩固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不懂的文字多查字典,对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某一本书进行深度阅读,对于书中不懂的部分,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掌握更多知识;在阅读中对某些经典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教材中古典名著的阅读,能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如:《论语》的诵读,能让学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的具有文学性的诗词,不仅能让小学生熟悉古诗的表达方式,还能让其通过此诗了解到红豆的文化含义,即“相思子”,并且体味到古诗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量的积累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对提高学生词汇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阅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无话可说,或者反复使用常见的名人故事、新闻素材,或者自己扶老奶奶过马路等,写作的內容千篇一律。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开阔眼界。阅读资料不断积累之后,学生能够将自己所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如引用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者神话故事,对阅读到的一些优美句子发表个人的看法,等等。
三、在阅读中成长的策略
1.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它通过对文化、历史、语言等方面对人的气质修养、人格塑造、审美意识进行熏陶和感染。语文阅读是人文素养培养的一个方面,应该重视阅读对学生礼仪修养、道德素质、文学语言修养等方面的益处,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阅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具体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阅读文本上选择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如小学四年级古诗陆游的《游山西村》,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并对古诗的意义进行挖掘。“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另外一重意义,并提高到人生哲学的层次。另外,还需要在一些阅读作品中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如朱自清《背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真正体味文中父爱的伟大。许多孩子每天接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不知道感恩和理解父母,这篇文章能让学生体味到亲情的温暖。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爱读书,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其成长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引导学生从课堂语文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令学生爱上阅读。如老师在上课中可以多引用名人名言或者某本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范文,鼓励孩子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体会到某本书的乐趣,就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其次,促使班级学生形成阅读合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所以在课堂上需要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引导。如讲解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草原》时,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老舍的其他作品《茶馆》《骆驼祥子》等,鼓励孩子阅读,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一个孩子对某本书产生兴趣,那么就会使得其他孩子也去读某本书。最后,组织阅读活动,激励孩子阅读。小学生有表现欲强的特点,为此可开展朗诵比赛、诗歌比赛、故事情节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表现自己,同时设置相关的奖项,刺激学生阅读。在激励的作用下学生就能够开始阅读,并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
3.学会文本审美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本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成长中懂得欣赏,懂得体会美的事物并升华到情感层次非常重要。有些学生感情丰富,在看到美的事物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说明他们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感情,表达美。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注重意境的作用。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前两句是环境的渲染,初春雨润古城,主人公送故人出阳关,最后两句看似普通的劝酒之语,却尽是苍凉。在现代信息社会,许多孩子不能体味到古代交通不便带来的离愁,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古代的生活,出一次远门,动辄几月,多则几年,带领学生进入这种意境,体味离别之情的伤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吟诵。叶圣陶指出,诗歌的讲解不需要冗长之语,只需要一两句,剩下交由学生慢慢体悟,这种体悟可以是有感情地吟诵。
4.引导感情投入
没有感情的加入,阅读就如同嚼蜡;感情是阅读的根本。小学生理性思考能力不如感性思考能力强,那么在成长中培养他们丰富的感情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投入感情,那么课本中的内容就没有那么枯燥了,他们也更易于理解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让其受到阅读的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阅读情感的投入中学会文本审美和形成真善美的优秀品质,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