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2019-09-10朱亚飞
朱亚飞
摘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受到长期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在体育教学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性实践,记录实践效果,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更好。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的诸多问题入手,针对性的提出教学实践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1问题一:体育教学时间分配问题
在体育教学之中,讲解示范时间与学生练习时间成为一对利益矛盾体,体育老师若想将教学内容和技巧要领详细传授给学生,但又想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动作。要想达到最大的体育教学效益,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控制讲解时间,突出练习密度。
案例:以练习前翻滚这套动作来说,老师在讲解之前可安排与这套动作有关的小游戏,如低下头后如何望天、小皮球如何滚动等,并对游戏提出一定的要求,保持团结活泼的游戏氛围。之后老师在讲解时要将时间控制在3min内,先做1、2次的完整动作,后做拆分动作详述,力求学生在最快明白动作技术要领,以便达到55%~65%的练习密度。在练习之中,前翻滚中存在一个保护帮助动作,是保护者在练习者“低头”的托住肩颈动作和顺势向前送腿动作,帮助练习者完成前翻滚动作。因保护者与练习者两人一组,可相互交换着练习。再加上老师不断的巡回观察,指导纠正练习当中的错误动作,并鼓励优秀完成者。这样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时间利用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享受学习新知的快乐,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问题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现今大部分的学校对小学体育教学并不重视,体育教学内容也只有列队、准备动作、跑步、自由活动等,小学体育课上并无各种体育项目教学,甚至在风雨雪天气选择安排为室内自习,这不仅打击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他们逐渐失去体育课堂兴趣。这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时要逐步丰富教学内容。
案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加篮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等体育项目教学,让学生根据现有的项目组建兴趣小组,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表现情况予以建议并重新分组。如兵乓球兴趣组中一个男生的身体素质很强,老师可以引导他参与像篮球这样竞争性更强一些的项目,再如篮球兴趣组中有一女同学的身体素质稍差,比赛中容易受伤,可引导她参与排球、羽毛球这种竞争性稍差的项目。
案例二:在风雨雪天气转为室内体育理论课教学,除口头传授体育知识之外,在室内课程中可选择幻灯片、动画等方式,向学生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展示体育知识,还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视频和比赛视频,帮助学生真切了解这些体育活动。老师还刻意邀请学生一起示范,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师生互动程度,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时心情愉悦。
3问题三:体育教学方式单一
大多的小学体育老师在体育内容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但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也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之中的中心地位,要根据学生情况布置教学任务。
案例一:多层次教学。例如在跳远练习当中,老师能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标准进行分层教学。对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可要求其掌握某项跳远的全部技巧和动作,完成并达到一定的水准;对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可要求其掌握某项跳远的大体动作,并流畅的完成;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了解大体动作,并完整的完成。
案例二:模拟情景教学。小学生对社会中很多东西还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背景认知,在教学中可模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例如模拟超市教学,将不同颜色的小球藏在不同的地方来模拟超市中不同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区域,让学生分组寻找小球的埋藏地,这样不仅从主动上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课堂参与性,也从间接上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4问题三: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大多单人就可以完成,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较差,这要求体育教学应增加课堂中的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案例一:集体合作跑步。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A、B两组,A组参加时,B组将A组学生的双脚捆绑,A组学生两两前后搭肩(领头除外)组成纵队,看哪个A组能率先跑完圈道,B组参加时A组反过来帮助。或者A组参加时,B组将A组学生两两之间绑住相邻的脚,各个A组双手相互搭肩组成横队,看哪个A组能率先跑完规定的距离。
案例二:拉火车跑步。在课堂上将4、5个人组成一个游戏小组,前面的人抱着后面的人的左腿,一次成一列单腿站立的跑步纵队,可同时再跑道上多组匹配比赛,小组跑时最短的将取得胜利,或者为胜利者给予小奖品,或者让胜利者指定失败者进行一些惩罚类小游戏,让学生以激烈的学习热情快速融入教学之中,在不断的合作、竞争之中锻炼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2]。
5问题三: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差
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降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可创建一个趣味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体育老师管理难度降低,也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3]。
案例一:800m耐力跑一直是学生兴趣缺缺的运动项目,为了让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可以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完成跑步训练。因此,可为耐力跑设计一个闯关游戏,将操场的不同位置设立关卡,每个关卡有着不同的小运动(前翻滚、套圈接力、兔子舞等),跟踪各个队伍从中心离开到完成所有关卡的时间,并以此确定哪个队伍获胜。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跑步,在增加跑步趣味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案例二:老师可组织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造成体育用具,例如将空的饮料瓶倒入水或沙子做成保龄球瓶,当保龄球瓶做好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以篮球代替保龄球进行游戏。這种器材创新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娱乐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变废为宝能力。
6结论
综上来看,合理对教学与练习时间进行分配,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育兴趣提出团体运动和趣味性运动,并将这些教学实例融入到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为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及合作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有效率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坚.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243.
[2]徐菊文.小学体育课堂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案例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194.
[3]何永红.趣味性教学融入小学体育课堂实践的研究[J].文存阅刊,201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