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童谣促进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开展

2019-09-10罗顺平

教育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木头人松江童谣

罗顺平

民间体育游戏是民间游戏中运动类的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乡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游戏内容丰富易学,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童谣是指流传于民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儿童乐于主动传唱的短小韵文体。在开展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时恰当运用童谣,使游戏活动变得新颖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笔者在幼儿园内开展了以童谣为手段的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研究。

以形象内容创设游戏情境

童谣的内容往往形象生动,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以童谣为导入游戏的手段,其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具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富有情趣的内容正贴合了幼儿具象思维的特点,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关注,并为幼儿营造出具象有趣的语言情境画面,促进幼儿对于游戏的参与和投入。比如“啷啷啷,骑马到松江。松江老虎叫,囡囡心里别别跳。” 这首《骑马到松江》是上海市嘉定区本土的方言童谣,内容简短、浅显,但画面感十足。由此,老师设计出了“骑马到松江”的民间体育游戏。孩子们骑着由竹竿制成的竹马,口中一边念诵着“啷啷啷……”,一边跟随童谣的节奏进行跨跳,并相互追逐比赛。通过童谣的引导,孩子们很容易投入“骑马”的有趣情境,自然跟随童谣进行游戏,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其跨跳、追逐跑等运动能力。

以通俗语言促进规则理解

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具有可玩性、趣味性,离不开它本身丰富多样的游戏规则。通过将游戏规则隐含在童谣中,幼儿边念诵童谣边游戏,既帮助了幼儿对于游戏规则的记忆和理解,又增添了游戏的情趣性。比如在玩双人互动游戏“炒黄豆”时:“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孩子们两两合作,相对而立,手拉手按照童谣节奏左右协调摆动,模拟炒黄豆的动作。在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然后还原姿势,游戏反复进行。在这里,童谣语言起到了提示规则的作用,当念到“炒好黄豆翻跟斗”时,幼儿便能同步一致地做出相應的“翻跟斗”动作。幼儿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提升了合作能力,同时锻炼了动作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多变句式实现玩法多样化

民间体育游戏虽然形式有趣、内涵丰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继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还需根据当下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而童谣在语句内容上具有灵活多变性,可增可减,可替可换。实践证明,根据幼儿的特性需求,对游戏玩法加以调整,传统游戏就会焕发新的光彩。如玩民间体育游戏“木头人”时,“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中,“木头人”的动作一直是走或保持身体的某一姿势,玩的次数多了,幼儿便容易失去兴趣。于是,教师通过将童谣的最后一句进行改编,改成“不许说话不许笑,变成小兔蹦蹦跳;不许说话不许笑,变成乌龟爬爬爬;不许说话不许笑,变成老鹰飞呀飞……”把“木头人”的“不许动”变为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将走、跑、跳、爬、滚等各种基本动作融于游戏中,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位,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综上可见,充分利用童谣的特点,将民间体育游戏与童谣通过改编、创新、再运用等方式进行完美融合,便能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孩子们边诵童谣,边玩游戏,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感受到了游戏的趣味性,促进了幼儿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

猜你喜欢

木头人松江童谣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天桥”(环球360°)
快乐童谣
好玩的木头人
奇怪的木头人
赋役故事
木头人
木头人学笑
骑马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