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倾听 巧解师幼互动障碍

2019-09-10商红梅

教育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师幼教师应主体

商红梅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通过与教师的有效互动,能够发展自我,建构行为模式。为了保障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我对存在的障碍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切实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三重障碍

第一,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师幼互动时,应充分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取代。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常常在教育活动中将自己定位为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并在活动中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而幼儿则成为被支配的对象,影响了互动效果。

第二,幼儿的兴趣受到限制。日常活动中,部分教师无法接受幼儿的某些行为,甚至对幼儿的“出格”行为感到恼怒,比如有的幼儿在墙面、地面乱涂乱画,甚至搞恶作剧,被教师严厉批评。还有的幼儿对教师的一些要求缺乏理解,只遵从自身的喜好开展活动,当其行为受到约束时,幼儿便会以特殊的形式進行抗议,比如在教室里搞破坏、与同伴闹矛盾等,从而加剧了师幼之间的矛盾。

第三,幼儿由于性格差异受到教师的不同对待。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行为积极的孩子经常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忽视;过度活跃、经常出现违纪行为的幼儿也会让教师感到头疼,因此在师幼互动中经常被教师拒绝。与教师亲近的幼儿,往往容易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多;反之,则容易受冷落,参与互动的机会少。

解决技巧

调整角色定位,发挥幼儿主体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明白幼儿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因为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功能的内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从研究幼儿入手,促进幼儿发展。

善于捕捉幼儿兴趣点,积极引导。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保护幼儿好奇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孩子在地面或墙面乱涂乱画时,教师应该对孩子喜欢画画的兴趣给予肯定,对作品内容给予积极的评价,然后告诉孩子,如果喜欢画画,可以选择在纸上画。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合的场所,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创作与表现。

接纳与尊重幼儿,营造互动氛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偏爱或者疏远某个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给予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使幼儿感到被爱与被尊重,从而筑牢互动的基础。

猜你喜欢

师幼教师应主体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何谓“主体间性”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