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童年的亲密伙伴

2019-09-1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儿歌旋律音乐

本刊编辑部

儿歌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还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旋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有什么方法能解决音乐素材不足的问题?如何改造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使其成为适合幼儿园教学使用的音乐?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沿着这样的线索,我们自然能够找到孩子们的歌声与微笑。

把传统文化融入儿歌创编中

教育蕴含的文化理念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网红”歌曲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幼儿园教师无法阻止孩子在生活中接触“网红”歌曲,但是在幼儿园的教学上,是能够体现出科学选择和引导的。我们经常会为一些经典传唱的歌曲感动,因为那些歌词和旋律能打动人心。唱这样的歌曲,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有所助益。脍炙人口、适合孩子们传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在不同场合唱,而且会让听的人产生一种心情愉悦的感觉。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很多儿歌创编的力量并不来源于幼儿园,或者说,幼儿园教师创编的儿歌,可能只具有园所内的传唱度,一方面专业性有待考究,一方面很难扩散至大范围传播。幼儿园教育还是以教育、保育为主,幼儿园教师并不能成为儿歌创作的主力军。但是教师们与孩子密切接触,是比较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就需要社会有识之士做渠道对接,让幼儿园和专业音乐人士交流、互动起来,把幼儿园的声音传播出去。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就可以作为儿歌创编的素材。比如,为加深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可以把和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相关的素材作为儿歌的内容;孩子平时接触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在儿歌创编上也可以借鉴其中的精髓。此外,我们也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创编儿歌,比如扬州清曲的一些旋律非常有韵味,将其融入儿歌在园内推广。这种尝试未必要求孩子唱得多好,但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当地音乐的特色。幼儿园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走上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宋晓萍  金苹果教育集团董事长

鼓励孩子“玩”音乐

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可以“玩”音乐,从“各具风情”的音乐玩起。一些内容比较有趣、健康的“网红”歌曲也可以用作儿歌教学,让孩子感受肢体律动。

在幼儿园中,歌曲不仅可作为孩子学唱的内容,其实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节奏去开展音乐游戏和舞蹈,并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和传达的情绪。

一些网络歌曲的歌词比较简单,音乐的旋律比较容易被记住,幼儿园教师可以把歌词改为贴近儿童生活的一些内容,比如防拐骗的歌词,让孩子熟记于心。

中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自主进行歌词创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轻音乐也可以被应用到教学当中,孩子们可以根据旋律创编歌曲。

蔡赫  北京市大兴区联港家园幼儿园教师

儿童歌曲需要更全面的营养

“网红”歌曲是否适合幼儿,还要取决于音乐本身,即旋律、节奏和歌词等元素。有一些网络歌曲,旋律活泼欢乐、节奏轻快,很容易激发孩子随乐扭动的兴趣。3-6岁的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并不喜欢直直地坐在那里单纯地听,他们更感兴趣的方式是跟随音乐摆动身体,用身体动作来感知音乐。如果在歌词中出现一些成人化的内容,就不适合孩子欣赏,一定要使用这样的音乐,使用它们的伴奏版也是一种方法。

网络音乐就像快餐,可以听,但是不能只听,孩子仍需要营养丰富的“满汉全席”。中外音乐的许多经典作品,仍然应该是幼儿欣赏的主旋律,它们内容健康、艺术性强,更能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比如,同样是动物题材,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用音乐巧妙地表现出各种动物——清脆的钢琴是奔跑的野驴,弦乐器的颤音变成鸟儿在振翅飞翔,大提琴描绘出高雅的长颈天鹅……《动物狂欢节》中丰富美妙的音乐比《学猫叫》的“我们一起喵喵喵”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魏文桢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金钥匙幼儿园教师

让歌声伴随幼儿生活

网络歌曲充斥整个社会,我们经常听到3-6岁孩子唱着“小了白了兔,白了又了白”这种变异版的《小白兔》。不可否认,现在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儿歌确实不多,还有一些教师会把儿歌和童谣混淆。其实,儿歌和童谣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童谣偏于口语化,儿歌更偏于书面化,语言更加规范。3-6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个学期幼儿学习儿歌的数量为10至15首为宜。但是,幼儿园教学选择素材时发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歌并没有那么多,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儿歌更是少之又少。

面对优质儿歌数量较少的現状,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来创编儿歌,让大班的孩子参与到儿歌创编中来,而且将这种活动延伸到幼儿园的日语、英语的语言教学中,唱儿歌也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比如,在刚刚结束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和教师将儿歌以“三句半”的形式表现,创编出日语“三句半”《我爱幼儿园》,受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儿歌尤为重要。在选择儿歌前,要注意几点:首先,幼儿歌曲音域的范围要适当,三四岁的幼儿,音域控制在6度;四五岁的幼儿,音域控制在7度;五六岁的幼儿音域不超过8度。其次,儿歌的歌词要富有童趣和想象力,幼儿园可以通过图谱的形式展现歌词的意义,表达歌词所代表的情感。

儿歌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中,我们会把儿歌分成常规培养类儿歌、常识类儿歌和逻辑类儿歌。常规培养类,就是通过儿歌内容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户外活动做游戏,我与老师不分离,活动结束收玩具,安全秩序放第一。”常识类,把幼儿安全常识融入儿歌当中:“着火时,勿拥挤,湿毛巾,掩口鼻,不慌站,听指挥,安全道,速撤离。”其实,幼儿园每天的各个教育环节都能融入儿歌来教学。

杨娜  天津市卡蒂幼儿园园长

猜你喜欢

儿歌旋律音乐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音乐
儿歌6首等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