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2019-09-10练祖滩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练祖滩

摘要:“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更是占据着相当的比例。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激励对策,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困生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样枯燥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学生也无法向教师及时地传递出对知识的需求,其思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散,学习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导致一节课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出现了很多的数学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便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基于此,学校与家庭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把数学思维融入情境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对教学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加以积极引导,就会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带着疑问来思考问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一內容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笔算了23×15和30×87,并要求其说出笔算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计算完成后,笔者说道:“同学们,我们刚才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随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情境,并说道:“为了温州市的发展,市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工期12个月,每月修建850米,那么一共要修建多少米呢?大家思考下如何列式,如何计算。”学生纷纷进行思考。通过旧知识来导入新知识,能够使学困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自身的新知识。借助于问题情境,笔者顺利地带领学困生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引导其尝试列出新的算式,对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联系生活,积极鼓励

在与学困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感到学习无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实际问题与情境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素材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其多多鼓励,引导其多从生活的角度展开思考,活跃其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运用“计算器”时,笔者说道:“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的门票总收入大约是12530000元。其中,桃花峪、天外村、红门和天烛峰的门票定价和人数分别为80/20840、80/71030、60/72860、60/13480,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教学问题呢?大家尝试一下。”在学生思考完成后,笔者特意选了班级的一名学困生来回答问题。他说道:“可以看看桃花峪、天外村、红门和天烛峰的总计收入是多少。”笔者启发道:“答得非常好,但是你能不能想到其他问题呢?”学生在思考后回答道:“可以计算平均每天景点的单日收入以及十一期间泰山总计接待了多少人。老师,我发现这些问题都好难计算。”看着学生疑惑的脸庞,笔者问道:“除了笔算之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式呢?”学生纷纷回答:“可以用计算器。”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学困生能够从生活方面展开思考,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研究学习,养成思维

匈牙利数学家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知识,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解最为深刻,也能够使学生牢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质及其中的联系。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学困生懒于动手、懒于动脑,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手脑并用地思考数学问题。因此,其能够作为学困生转化的突破口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困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圆柱体体积”时,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给课堂带来乐趣,于是就进行了课堂猜想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大多数学生认为,圆柱体的体积是底面积×高。由于事先准备了不同的学习材料,笔者让学生动手加以验证。要求每个小组要照顾到组内的学困生。大家纷纷动起来,积极地思考问题。有的将圆柱体放入水中,计算水上升的体积;有的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了长方体,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在此过程中,学困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了小组活动,有的甚至是组内的动手小专家。笔者发现,学困生如果对事物感兴趣,就会非常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数学水平。

四、班级力量,集体感化

在数学教学中,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有效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此时,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来促进学困生跟上整体的步伐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笔者着重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班级自主制订课堂行为准则。对于学困生在课堂上嬉戏、打闹等行为予以制止。这提升了他们学习的专注度。在小组分组时,笔者通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混搭平均了各组的实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调动每个组的积极性,通过趣味排名来引导表现较差的小组积极学习,与其他组进行竞争。这种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使学困生不再自暴自弃,而是与组内的其他同学积极地完成课堂任务,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学习质量。

五、激励评价,增强信心

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激情,使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但是,大多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进步,从而忽略了个体的感受。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评价学优生时一般会用简单的“很好”“不错”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对于学困生,教师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如在批改作业时,笔者会在学困生的作业本上写几句鼓励的话语,如“今天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以后继续努力”“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加油”“这道题虽然思路正确,但是解题方法比较复杂,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时,笔者还会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笑脸来表达心情。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学困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促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教师的鼓励和重视,从而能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更多的需要从非智力因素着手,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如果只关心他们哪个知识必须学好,哪个题目必须做对,他们的学习活力是无法被激活的———说“无法”一点儿都不过分,因为在教师的日常努力中,看到了太多的学困生转化策略运用之后却一无所得的情形。相反,如果从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力着手,将他们的数学学习“生机”激发出来,那学困生的转化就有希望了。

参考文献:

[1] 郭金彩.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16):65-66.

[2] 李明俊.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13-11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