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析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9-09-10梁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园林应对策略

梁进

摘要:由于目前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严格的保护意识,加之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导致园林植物存活率较低,未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绿化价值。本文简要分析了园林建设关于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植物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保护措施,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园林植物在城乡发展中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主要用作净化空气环境、降低周围噪音干扰以及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发展平衡。在园林植物保护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到气候环境和种植种类的影响,建议在园林建设时对植被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但从目前园林植物保护的方面看,仍然缺乏一定的园林植物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以及受到检疫程序不规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为了切实保护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必须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提高园林植物的保护效果。

1 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园林建设作为城市规模发展的重要标志物,其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园林植物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园林植物因其独特性和实用性而广泛种植于城乡的园林中,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而且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进来。在园林植物保护过程中,通过对园林植物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控制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园林植被的保护工作在有效平衡整体环境的协调下,可以充分利用其观赏性对园林植被进行搭配种植,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园林植物自然调控的保护系统。

2 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意识淡薄

园林在扩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防护设备不齐全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等问题,导致园林基础设施陈旧,难以推进和落实园林建设的工作要求。此外,园林对于植物保护等概念意识淡薄,其宣传力度远远达不到防护植被的作用,这就难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保护植物的潜意识。因此,经过长时间的破坏,园林植物的存活率会大大降低。

2.2 园林管理措施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园林建设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大规模的进行园林植物被栽培管理,然而在进行植物保护工作时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管理体制,通常情况下会承包给园林保护企业单位来负责管理。由于在管理和栽种植物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导致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未达到园林植物保护的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园林建设的整体效果不佳。

2.3 检疫机构不规范

检疫工作是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园林植物的检疫意识还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没有检疫机构对园林植物实施保护机制。园林工作人员对植物病虫害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导致缺乏科学合理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旦园林植物发生大面积的病虫灾害,导致园林植物的死亡率逐渐升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控制该局面,其危害性非常大。

2.4 种类配置不合理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配备一批具有专业素质技能的设计人员,才能将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合理配置。目前,城乡园林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有限,植物种类在配置方面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对园林植物生物特性的了解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不同种类和特性的园林植物未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进行设置,进而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长状态,对于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也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

2.5 缺乏多样性设计样式

综合调查城乡园林建设发展,大部分园林存在单一设计样式,尤其是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难以相匹配。由于园林植物的种类、生长年龄以及层级存在不同程度影响,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并加大了对植物病虫灾害的破坏程度,导致土地营养的退化现象,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化生长。

3 积极提高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强化园林负责人员的职能

园林建设的负责人是第一时间行使管理权和职能权的责任人,必须强化园林负责人对于园林建设管理这一项职能,尤其是与提高自身,园林建设者以及公众群体对园林植物保护意识,将保护园林植物规划到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与相关政府共同协调和沟通,扩大园林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其中,园林植物保护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仅要求园林建设的内部人员积极履行植保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积极号召城乡居民担负起保护园林植物的相关职责。此外,制定完善的园林植保管理规章制度,采取统一的园林植物防治方法和检疫标准,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园林植保工作做到更规范化、标准化。

3.2 适时更换园林保护基础设备

随着园林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传统手工方式难以满足大量的园林植保工作,需要借助专业机械设备来保障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这就需要启动公共基金购置相适应的质保机械设备,对于相对落后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效果明显的植保设备。此外,植保设备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和管理,才能保证设备使用寿命。考虑到园林植物时常遭受病虫灾害的干扰,因此,可以在植保过程中推荐使用农药回收机和静电喷雾剂等先进设备。

3.3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种类

要定期培训园林设计人员对于植物学和园林设计等学习内容,尤其要综合考虑园林的整体建设,包括园林植物的种类配置情况,应当有效结合园林植物的不同生物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园林建设设计方案,确保植物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从而调节平衡发展的园林生态循环系统。

3.4 提高植保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当前园林植被保护工作中可以看出,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植保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针对这种情况,植保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提高自身学习技能,同时需要借助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植保、植物生物特性的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植物保护设备的使用技能,以对园林植物开展完善的保护工作。

3.5 综合管理植物的保护工作,加强预防功能

园林建设对于植物的保护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要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侵袭现象,同时在日常工作维护中加大预防力度。一是采取有效的物理方法。比如,温度控制法、采光控制法以及湿度控制法等常见方法,相对于化学药物治理病虫害的案例,物理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预防植被的目的,而且环境污染系数大大降低;二是结合植物独具一格的生长特性改进园林植物的种植技术,构建适合植被生长的地理环境,严格将温度、采光度,以及肥料等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由自身的防病虫害能力,确保将病虫害的破坏系数降到最低来达到病虫害的预防目的;三是生物防治。园林植保工作人员应当在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天敌”生物特性的前提下,再借助园林建设者有效防范“天敌”或者“相克”的动植物,提前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预防工作。

4 结语

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项既复杂又具有长期性的工作,若想将这项既基础又艰巨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必须借助外界力量、管理职能以及设备投入,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植保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型的快速转变,最终實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平.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39.

[2] 郭立勇.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8(04):68.

[3] 韩燕燕.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现代园艺,2018(09):115.

(作者单位:河北新万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园林应对策略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缀玉集”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