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走心”的思政课

2019-09-10杨敏怡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理论性走心红色文化资源

杨敏怡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思政课 理论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07-02

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往往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化,是逐渐将文化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身边可用的“红色元素”,实现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打造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走心”的思政课程。

一、思政课难以“走心”的表现及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思政课教师专业认同感影响“走心”思政课的打造

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存在对自身专业的认同。而教师的专业认同则是关注教师如何解决“将自己视为教师”的问题。当教师对行业中的“我”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正面的理解时,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和敬业精神,从而唤醒自我的最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双赢。具体来说,思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理解和见解主要体现在“我应该是什么样的思政教师”,“我为什么要做思政课教师”和“我想我自己成为什么样的思政课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老师会不断在专业环境中寻求自我,建立自己的专业认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实现对“我是谁”的认可,最后在专业领域中自豪展示自我,这就是思政教师的专业认同。思政教师专业认同是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基础;是思政教师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思政教师采取思政教育行为的核心。专业认同感越高,越能用心打造“走心”的思政课。反之,亦然。

2.思政课教师对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影响“走心”思政课的打造

“有扎实学识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好”教师的标准之一。扎实学识,源于教师自身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自觉性。“一本通书读到老”的思维显然与知识爆炸的时代格格不入。面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理直气壮、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思政课。“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不少思政课教师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没有自觉地对更新理论知识,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维阻碍着“走心”思政课堂的打造。也只有思政课教师用更自觉的行动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才能以更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一些道理向我们的新生代,向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讲明白、讲清楚。思政课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需要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知识更自觉学习。

(二)客觀原因

1.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课外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

活动育人是教育中应提倡和推崇的理念。学生需要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过程中会遭遇困惑、乃至失败,但总会从中汲取教训,再重新出发,直至获得成功。这个过程是教师无法直接给予学生的,一个人的能力与成长应该是在实践中得以提升的。但现实是繁重的课业里,一周勉强挤出40分钟的社团课或实践课的时间,但如果要到指定地点参加实践活动,从集合到准备开展活动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实践的时间无法保证;在这,当学生希望发展兴趣、检验认识时,更多地是被误认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而思政教师就是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学业和活动皆可兼得的思路并不为大部分学校所接受。

2.学校所处区域的社会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对学校实践活动的支持度影响学生实践的广度与深度

教育,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合力方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造成教育的不完美。事实上,有些学校所处地区社会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实践基地乃至公共服务设施均一应俱全。有些学校,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偏远区域,想为学生创造一个参观企业或基地的机会都显得困难重重。所以说,学校所处区域的社会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对学校实践活动的支持度影响学生实践的广度与深度

二、善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走心”的思政课

1.“走心”源于“走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所谓“走深”,主要是指为了确保科学理论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加强对当前国内外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在面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时能够对其解疑释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应带头深耕教材。在处理教材时,应大胆整合和选择,尊重教材,但不要固守教材。在确保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遵循的前提下,学生提供了新的知识体验。

2.“走心”源于“走宽”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会更是留给愿意迈出第一步的人的。所谓“走宽”,是指思政课教师在“走深”的基础上,能对理论与实践的形式做出正确判断:在某些理论性强而抽象的问题上,建议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通过严格的理论逻辑论据说服学生。当客观情况有利于实践教学时,比方说遇到重大周年纪念日和重要会议日等特殊情况,应优先考虑实践教学的形式(课堂实践或课外实践)。

走出去,也需要思政教师提前谋划,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往哪里走?”“能不能走?”“走完要达到什么的效果?”都是每一次“走出去”要考虑的问题。思政教师除了是学生思想上的引领着,知识上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得以开展实践的保障者。通过社会、家庭等途径,善于挖掘学生身边可利用的红色资源资源。

高中思政课四个必修模块中均涉及不少“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知识,例如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党制度》;文化生活中《我们的民族精神》;哲学生活中的《价值与价值观》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不断激发学生对国家的制度、理论、道路和文化方面的自信,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使命感,培育他们的政治敏锐度,训练他们的政治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能力。但红色文化资源并不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思政教师的面前,这需要我们对区内红色文化资源做好资料收集并做好联系,沟通的工作,前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检验认识的机会。

3.“走心”源于“走实”

所谓“走实”,是指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真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对学生的思想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情,采用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为红色文化资源添上新的生机与活力。

(1)巧用“融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与发展已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应注意各种媒体手段的传播力,利用融媒体的便捷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作为新时期的喉舌并以此为媒介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将当前引发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文章推送,并定期進行一些线上线下互动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使用微博账号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普及和推广,适当使用网络流行语言或表情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一些自媒体,例如B站、火山视频,现场直播讲述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故事,实时与学生互动。总之就是以学生愿意接受和参与的方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2)“红色路线规划师”。近几年“旅游路线规划师”成为新兴行业出现在人们面前。但其实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有一群“红色路线规划师”来对其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可以在思政课教师的带领下,首先听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基地专业人员讲解,然后自行对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参观,最后对文化基地路线进行整合,规划。并以“红色旅游规划师”的身份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参观路线,并讲解设计的理由,评选出“最佳红色路线规划师”。“红色路线规划师”需要动用学生多方能力才能设计出令“游客”满意的路线。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满载着获得感和幸福感。

(3)“社会调查师”。在学期开始时,老师会结合在学期中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可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当前政治热点,确定若干研究主题。每个研究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1-2个月的调查,并要求写一份研究报告。学期末,各小组将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报告,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应当指出的是,第一,研究实践活动应将思想,责任感和荣誉感纳入实践中,激励学生参与;第二,确保学生从问卷的设计,分发和回收再到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采访中选择人群的选择和采访,到收集和完善文献、从撰写研究报告到多媒体演示以及网页的设计和制作,组内都应该有分工与合作,都能让每位学生的能力尽情发挥。

[ 参  考  文  献 ]

[1]王易.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9(05).

[2]李苒.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以桂北红色资源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02).

[3]孙秀玲.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J].人民论坛,2019(03).

猜你喜欢

理论性走心红色文化资源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探索在农林高校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高中化学教育生活性的分析与探究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做一名“走心”班主任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从“听”音乐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