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追问引领学生走向数学思维的更深处

2019-09-10丁艳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数学课堂

丁艳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学习素材多边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个数学问题不断生成与不断解决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能够做好引领者的作用,能够借助于巧妙而灵活的提问来引领学生走向数学思维的更深处,培养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追问;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024-01

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要能够依据学情与学习内容特点进行教学,在解决问题中要能够做到循序渐进、适时追问,以活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那么,如何做好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追问呢?

1.渐进性追问,抵达知识本质

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不可能一开始就能达到学习目标、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的,往往需要数学教师循循渐进地引导,渐进追问。在教师的有效追问下,学生才能沿循思维的线路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能够达到从浅入深地数学学习,让学生体现数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能够获得有序思维的体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一节课时,笔者就可以结合教学素材向学生抛出问题:姚明在某一次比赛中,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了80%,你知道80%是表示什么意思吗?在教师的问题提出后,便有学生举手说:我觉得80%,就好比投了100个篮球,有80个进蓝圈的。学生们都认为是对的。教师便又提出问题:假如他投了200个球,进球率是80%,投中了多少个呢?接着又便有孩子说:160个。教师追问:投了300个球呢?教师按照题组模块的方式呈现“100、80%、80;200、80%、160;300、80%、240”接着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数据。而后继续追问:你们能发现投中数的计算方法吗?便有学生说:100×80%=80,200×80%=160,300×80%=240。教师再问:谁能说出求投进个数的数学量关系式呢?就这样,在教师的一次次追问下,学生顺利地理解了“投中次数=投球总数×进球率”这一数量关系式。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便能得心应手地进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具体新知的探究中,教师能够从学习素材的本身入手,创新素材、题组呈现、引导观察、归纳分析,从而让学生有序地进行数学思维;通过追问,逐渐引领学生达到数学学习的本质,进而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疑惑时追问,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便是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与数学素材的结合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具体的知识建构时,学生的已有认知便会对新的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失衡,在知识的探究时学生的心理往往会对知识的形成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在学习时便会提出许多的疑惑。为此,在数学知识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好学生的数学学习疑惑之处,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加以及时追问,以便能够促进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義》一节课时,笔者就可以利用一个种子的包装袋说明来展开教学,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了该种子的发芽率是95.5%。教师把这个包装袋用展台呈现给学生,问:“你是怎样理解发芽率是95.5%的?”便有学生举起手来,不假思索地说道:“假如取来1000粒种子做实验,那么按此发芽率来计算,便会有955粒种子发芽。”似乎,多数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接着追问:“如果取来100粒种子做实验,那么会有多少粒种子发芽呢?”有的学生说:“95粒”;有的学生说:“95.5粒”;还有的学生说:“96粒”。多种不同的答案,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此时,我便让学生进行想法说明。有的学生说:“我用总粒数乘上95.5%,得95.5粒。”有的说:“我用五入法求得96粒。”也有的学生说:“用去尾法求的95粒。”教师继续追问:“实际上,可能出现有‘小数’粒种子发芽吗?”此时,便有学生说:“看样种子的发芽率是95.5%并非就表示很确定的数量。”笔者顺势而言:“对的,种子的发芽率只是用发芽种子颗数除以实验种子总颗数得到的一个百分比,不表示非常准确的数量。”

教师利用好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有效追问,进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学习的更深处,不仅深化了知识理解,也让学生明确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3.错误时追问,实现去伪存真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在学习中往往会进行一定的举一反三、依葫芦画瓢,不

能对数学现象中的本质区别进行辨析理解。此时,教师就要能够为学生在举一反三、依葫芦画瓢中进行有效引导,引导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深入理解,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中的去伪存真。

例如,在学习“沿循直线路径栽树棵数的计算”一节数学课时,学生便会依葫芦画瓢地对在圆形池塘上进行栽树棵树的计算。往往学生会对这两种计算方法混为一谈,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便出现了错误。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进行追问:在理解“沿直线马路栽树棵树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问:“栽树的路径相同吗?”学生便说:“不同,一个是直线、另一个是图形的周长。”继续追问:“计算方法能相同吗?”学生疑问,有的说:“可能不同吧。”继续追问:“在直线上栽树,它有两端,两端便都要栽树;而圆形的池塘,栽树时有起点,可是到结束时,我们发现了终点便是起点,此时最后的这一棵树还用栽吗?”在教师的一系列追问下,学生理解了,在直线的路径上栽树课数要比在封闭图形上栽树,棵树要多一棵。对于数学知识的错误能够豁然解开了,便能牢牢记忆住知识。

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多一点儿追问,要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实现思维的更好进发,逐渐走向数学学习的更深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春来.追问—引领数学课堂走向精彩[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2)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数学课堂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创设
追问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课堂有效追问例谈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