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交际的原则

2019-09-10赵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文素养

赵娟

摘  要:交際活动是每个人最基本、最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以具备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重要条件。这种能力如何培养,从什么时候培养?其实在学生们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得到这样的能力培养了。例如:父母教孩子称呼长辈,要有礼貌;请求别人,要学会说“请”;等等。到小学时,这种能力的培养被纳入了课堂,这就是我们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课型。

关键词:语文素养;口语交际;文明用语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不同的学段,有不一样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就要求学生把握别人所说的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乐于参与讨论,能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时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段的上升,对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熟知课标要求,认真设计好每一堂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语文素养。那么口语交际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情境性原则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习主体化的核心是自主化,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很好地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合理、真实的情境,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有话可说,愿意和他人交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口语交际”的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不同,注重创设适宜、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学习情境,铺设有法学生交际兴趣的“点”,促使学生愿说、敢说。

二、互动性原则

口语交际是听者与说者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或者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落实。而互动不是简单的你说、我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把话讲清楚,讲明白,讲的有条理,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互动性原则包含很多方面: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交际态度、听说习惯、文明素养等,都需要通过互动活动来培养。当然,除了生生互动,还有师生互动。

三、规范性原则

学校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阵地。在学校中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对学生进行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口语交际课则是培养学生规范用语,规范交际礼仪的主要阵地。与他人交流,首先要使用普通话,倾听者才能听懂说者的意思;其次要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这一类的文明用语要在恰当的情境中使用。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一单元,就设计了《注意说话的语气》这一交际主题。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气,让听者感到舒服的交际能力。除了说话的语气和用语之外,肢体礼仪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规范自己与他人交际时的言行。

四、实践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目的是学生在离开课堂后,能与他人顺利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交际能力都是必备的、基本的能力。学生交际的话题本就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交际的机会,更要注重课外的交际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反复历练,领悟方法,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真正把在课堂上所习得的能力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1]刘伟. 语文口语交际的整合性思维[N]. 中国教师报,2019-09-25(005).

[2]钟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70-71.

[3]薛芳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0-21.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语文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