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家书屋提高和丰富农民阅读的思考与探析
2019-09-10刘芸
刘芸
摘 要:如何在广大农民中有效开展阅读活动的问题由来已久,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极大提高和富裕的情况下,现如今农家书屋已经普遍覆盖每个村,农民群众阅读难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导职能,提高农家书屋的书刊资料利用率,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丰富农民的阅读生活,笔者提出了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探析。
关键词:农家书屋;農民阅读;思考和探析
近年来在多次对辖区内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调查中发现:农家书屋的建设已经覆盖到了每个村,村村都有图书室,有的村图书室是一室多用,有的村图书室是单独的一间房子;在借阅方面,有的图书室对外借阅时间随意性很强,借阅者寥寥无几,有的图书室说是有专人管理,实际并没有借阅记录,更有甚者,在调查时有的图书室连门都打不开,农家书屋的整体利用率很低。在农村的阅读群体中,村中有一定威望的人的阅读表率作用不够,不能带领村民积极进行阅读活动。农村适龄儿童的阅读不足,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多看学习性辅导资料,愿意让孩子看些小说、童话、科普类书籍的家长占比不高,认为是“闲书”。同时能够在孩子学习或阅读时给予一定指导和辅导的家长占比更小,或者是因为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或者是家长对知识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度低没有耐心,农村适龄孩子的阅读处于完全放任自流状态。在对农村群众的随机调查中发现,盼望国家加大投入文化资源建设的人居多,但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划怎样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充电提高的人极少,言论上认为阅读对生产、生活很重要的人居多,但能够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制订计划安排时间进行阅读的人极少,而且这些现象在对农村群众以及村干部的随机调查中相当普遍。
农家书屋作为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文化服务设施,承担着在广大农民中传递科学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群众智力资源等社会文化职能,是开展农村阅读活动的理想场所,对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加快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好职能,破解长期以来的农民阅读难题。
一、公共图书馆成为农家书屋发展的主导者是趋势
农家书屋最初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构思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2006年7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要“认真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指在行政村建立的、由农民自己管理的、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及其他载体形式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工程,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备的出版物”。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2012年在全国实现全覆盖。在农家书屋整体启动、发展过程中,只是规定了“政府资助建设”,却没有明确由哪一级政府来资助、如何资助。作为农家书屋工程主要推动者的原新闻出版总署没有与政府相对应的、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而能够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文化部所属的,当时还未充分深入到农村地区,因而农家书屋的架构在行政、业务管理上有一定的“留白点”,可是作为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公共图书馆成为农家书屋发展的主导者将是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较发达地区进行了大胆尝试,比如,杭州市萧山区成功将所有农家书屋作为分馆进行建设;河南信阳的“平桥模式”形成了区域农村图书馆服务整体化平台;福建省南安市的“大馆带小屋”挂钩帮扶等等。随着社会文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介入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既会是政府的要求,也会是公共图书馆的专业自觉,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二、政府提供切实保障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由于农家书屋在行政体制上与公共图书馆分属两个系统,因此,只有从政府层面上为公共图书馆实际赋权,才能够切实保障公共图书馆介入农家书屋管理的可持续性,毕竟经费是关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作为专业的文化传播机构只有有了充分的经费保障才能从更长远的视角合理部署安排农家书屋的各项工作,而这恰恰是促使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时,农家书屋的管理也只有得到了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指导,才能在书目分类、开展活动、借阅服务等方面都有长足稳定的发展。县(区)级图书馆每年可以在辖区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中至少开展一至两次的业务培训工作,由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工作指导,比如:如何对群众的阅读需求开展调查,怎么获取群众需求的图书影像资料,如何规范地进行借阅管理,怎样加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如何利用农家书屋的平台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等,都可以合并在一个工作管理界面进行统一安排,并可借此机会建立活动群,加强管理员之间的沟通联络,交流工作经验,及时发布相关的动态,联合举办一些阅读推广活动,如:少儿经典诵读、老人养生讲座、农村种养殖技术培训等,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也提升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三、对当地农民阅读需求的准确把握是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的重要支点
人们普遍认为,农民看书少主要是由于农村藏书少,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阅读资源短缺、国家和社会对农村文化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民阅读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农民阅读需要迫切”几乎是图书馆界的共识,然而,认为“农民阅读需求迫切”并不等于农民真正需求迫切,这种认识看到的只是农民阅读困难问题的表象,想要真正解决农民阅读困难绝不是把阅读资源丰富,把农村藏书丰富,这些外在因素满足就够的。农民积极争取阅读援助,看重的不是精神财富,而是增加了物质财产,心态里既有对知识的需求,也有占有心理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对阅读的感性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有阅读认识不见得能产生阅读需求,对喜欢看书的人而言,看书是享受,对不喜欢看书的人来说,看书却是一种折磨。农民平均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差,识读能力不高,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农民白天辛苦工作身体很疲乏,晚上就希望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很好地放松,阅读对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即时性帮助不大,喜欢阅读的农民与不喜欢阅读的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相差无几,甚至有的爱阅读的农民家庭生活还不如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富裕,而阅读偏又是一件需要意志和毅力的事情,如果没有很好的读书氛围、明确的阅读目标或者阅读兴趣,很难克服人人都有的惰性去参与阅读活动。农村家庭虽大多房屋宽敞但几乎没有适合看书的房间,看电视、浏览电脑网页、看戏、看电影、跳舞、玩微信、刷抖音、打球等等这些大众化、门槛低、趣味性强的活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远胜过阅读,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他们是否还有时间去看书就可想而知了。
就阅读而言,无论是为乐趣而读还是为目的而读,如能坚持都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有阅读意愿却没有实际阅读行动,和没有阅读意愿也没有付诸阅读行动,以及没阅读意愿甚至厌倦读书的人在农民阅读群体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因此,要想普及农村阅读活动,需要提高农民的个人素养,找准农村阅读的人群,确定清晰的阅读服务对象,才能取得成效。
四、做好农民阅读的服务工作是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的保障
农家书屋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但其本身提供的文化种类的服务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想通过农家书屋提供的文化服务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民现有的处境和命运是不切实际的,知识被人吸收后变作的是人的内在,是一种思想和境界,它的作用也许要很多年后才能显现,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开展这项活动也很难立刻让农民对书的渴求趋之若鹜,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渗入式的过程,需要以农民阅读的应然性需求为基点,把农民的阅读认识和阅读行动统一起来。
事实上,农民也并非完全需要由“他组织”来支配自己的文化生活,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具备了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度调整,形成符合自身特点、价值取向的文化活动的能力,这也对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服务工作中提出需要充分尊重农村文化发展逻辑的基本要求。因此,图书馆除了“送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培育农村的“文明生长点”,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重视加强农村群众自下而上的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通过自身的服务工作,及时将获取到的农民需求、农村建设需求向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总结或反馈,利用自身文化传播主体的优势,积极为改善现有农村阅读困境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财经审计法规公报,2016(18)
[2]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5-12-02].http://www.gapp.gov.cn/contents/801/77066. html.
[3]全国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工程建设提前3年完成[EB/OL].[2015-12-0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9-27/4217569. shtml.
[4]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5-12-01].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06-09/13/ content_5087533_1.htm.
[5]孙 勤.区县公共图书馆主导“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蕭山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例[J].图书馆,2013(2):117-119.
[6]王宏鑫,仝亚伟,周云颜等.走向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化平台——河南信阳“平桥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