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酒文化
2019-09-10李凯张新婷梁凤怡
李凯 张新婷 梁凤怡
摘要: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进化、衍生出了灿若星河的酒文化。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王朝, 酒文化在其繁荣的文学中得到了全面的升华与传播, 在以文学为载体的传播主体中逐渐形成媒体传播路径和非媒媒体传播路径为主的诗酒融合气象。在动态传播和静态传播相结合的过程中, 酒文化自身又因为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而得到升华。以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的传播研究为基础, 从酒的文化内涵出发, 结合文学创作心理学的理论, 通过对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主体和受众、内容及其路径和传播效果的研究, 从崭新的视角全方位提升对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独特传播模式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唐代文学; 酒文化; 传播特征;
华夏巍巍五千年, 底蕴深厚, 文化繁荣而多样化。酒作为一种物质文化,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 作为酒的故乡, 中国有着深厚的酒文化历史。在唐代繁盛而又众多的文学作品中, 与酒相关的诗作名篇或是咏酒诗的记载就有六千余首, 酒成为唐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符号和文化精神, 我国的酿酒工艺、酒器酒具、饮酒方式和饮酒习俗等酒文化被唐代的诗、词、歌、楹联、题壁等多种文学形式记载和传播了上千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酒文化在唐代文学的传播及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 在唐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 阐述和界定酒文化与唐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深入发掘酒文化在唐代文学发展中的的深厚历史渊源;以此为基础, 从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群体, 传播渠道, 传播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从以上三方面总结及精炼其传播特征;最后, 通过对唐代文学传播的特性研究, 反面论证蕴含其中酒文化的传播效果, 探讨其在以唐代文学为传播载体下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诗酒相融——唐代文学与酒文化的关系
“酒文化”的概念, 由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酒文化是一种以酒为物质承载方式, 以与酒有关的行为制度、风俗习惯等为中心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历史的积淀中, 它逐渐将诗词、书画、戏剧、歌舞融于一体, 散发着特异的光彩和人文魅力。三国有曹操对酒当歌, 慨叹人生几何;唐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宋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酒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再是作为一种简单的食用饮品出现, 而且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的智慧和艺术创作。
唐代文人与酒为伴、酒兴诗亦兴, 正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的那样“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整首诗中, 上到诸侯王公, 下到布衣百姓, 生动地写出了长安城喜酒、善于饮酒的八人醉酒之后的状态。李白与酒更是结缘至深, 诗酒相融, 如其创作的一首着名的醉歌———《襄阳歌》, 诗中描写到“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翁醉似泥”, 借酒抒情, 把他那佯狂放荡的醉态和醉中想象描绘的异常精彩, 将自己的放浪形骸与人生无常表达得淋漓尽致。
简而言之, 酒文化与唐代文学逐渐由两个不同的文化元素变为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关系, 这其中, 酒文化以唐代文学作为传播载体, 唐代文学以酒文化为传播内容,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气韵之独特, 形象之丰富, 传播之广泛, 在历代文学历史中均为少见。酒文化以各种文学方式的呈现和传播, 是一种文明借助另一种文化艺术形成的独特传播形式和传播形态,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唐代酒文化的传播特性
传播一词, 在现代汉语里的解释是“广泛散布”。在英文里, 传播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 即“表达、交流、交际、传递、通讯、联络”等含义。传播, 综上来说, 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是信息交换和传递的过程。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它朝代的新气象, 这种诗酒相融具有非常明显的传播特性。
(一) 层级分化明显的多传播群体文化特征
饮酒之风自古有之, 从最初视酒为尊贵和权力的象征, 天神之赏赐, 《大唐新语》卷八载:“太宗在洛阳, 宴群臣于积翠池。酒酣, 各赋一事。”魏徵赋西汉曰:‘受降临轵道, 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 观兵细柳屯。夜燕经栢谷, 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 方知天子尊。’太宗曰:‘魏徵每言, 必约我以礼。’”至唐代的酒之普及流行于民间百姓的生活中, 酒的受众群体遍布社会的各个阶级, 具有明显的层级分化特征。酒文化在文人群体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内涵对于诗人的创作和情感的抒发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 传播路径增多传播范围广泛
随着唐代酒的种类和质量不断提高, 酒文化亦在发展中日渐繁盛。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的传播, 进一步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由于唐代尚未形成今天的大众媒体, 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的传播路径主要包括非媒体路径和媒体路径两种渠道。其中非媒体路径包括宫廷宴饮、文人雅集、民间集会和歌妓传唱等形式。媒体路径则大致有作品集传播、题酒诗联传播和题壁传播等几种方式。唐代文学以诗歌见长, 融合杂文、小说等多种形式, 酒文化与唐代文学二者交汇促进, 促进融合, 在文学家的身体里产生独特的意象, 进而转化成诗篇、名句、绝笔, 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
在这些流传后世, 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的唐代文学精粹中, 酒的影子如影随形, 酒的内涵丰富多彩, 酒之风貌越发广泛流傳, 对宋以后的文学乃至东亚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在文人群体中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酒神精神承载下的文化内涵对于诗人的创作和情感的抒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素质积淀了更多的精神意义。他们饮酒更多的是心中情感的抒发和寄托, 使得酒文化的内容亦不断得以丰富。伴随着唐代文学的繁盛, 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亦随之形成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风格, 且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那么酒文化确实是名符其实。如日本贞观十九年, 菅原道真作《暮春见南亚相山庄尚齿会》:“逮从优庄尚齿宴……游宴追寻白乐天。”自从人类社会创造出了酒这种物质财富, 它就在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了阵地, 逐渐形成了一种酒文化。在唐代文学中, 酒已由单一的日常食品升华为一种文化和精神, 令后世对酒本身产生了一种精神层面的依赖感和敬畏感, 最终演变为一种精神, 一种象征, 一种符号。